你能想象一个三年几乎不和婆婆说话的女人,家庭关系紧张,通过一年不到的心理学学习,转身成为家里的调和剂,成为婆婆在闺蜜面前称赞的好媳妇,老公心中骄傲的心理学专业人士。
这就是发生在船长梁晓玲平台的一个真实案例。
很难想象前三年,我和婆婆的关系糟糕的程度。
婆婆典型压人的两句话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第2句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啊”。这种压抑的控制欲让我们身在一个屋檐下相处得特别糟糕,一度到了都不会抬头看对方一眼的地步。
最严重时,只要遇上周末不上班,我就想办法带孩子出去,要不坐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或去公园走一走,就是不想呆在家里。
因为我跟老公千万遍的抱怨,也让我和老公的关系变得不好。
我脑子里一直有个声音是:你们30多年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而我才来到这个家,我和我的孩子,不希望按照你们那样的方式来活啊。
工作很多,平时又要照顾孩子,长时间焦虑,火气也很大,就是在这里的状态下,去年11月份,我登上了船长梁晓玲的航线,进入自信营学习。
我没想到短短半年会让我有非常显著的改变,我上了自信营之后又上了行动力营、人本营,双证,再到猎鹰号。有人问我,成长改变中顿悟的那一刻是什么?我只能说这种改变是持续在线中不知不觉发生的。
在行动力营的时候,我的收获最快,因为我看到了我的行动回避其实是认知和情绪的问题。
在人本营我看到了真实的自我。从小我成绩就特别好,父母都是以鼓励、肯定为主,但我太听话懂事了,导致一直没有自己的想法。
《埃伦·万斯特的孤独》一课让我了解到,孤独并不是一个人呆着,就是孤独。当你不能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就算身处人海也是一种极致的孤独。我第一次知道,要做真实的自己,就一定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心理学知识点是“红绿灯”,说的是每个人看到的事物都是通过光线折射到你的眼睛里,反映在你脑海里的一种景象,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人看到的红灯,就是同一个红灯。没有人能真正看到那个红灯,而大家看到的都是自己视觉接收到的影像。
那么世间所有事情都是一个道理。
我开始想,其实我的婆婆很多事情并不是说错了,她只是从她看到的角度去做,她觉得孩子那样被对待才是被爱,家人那样对待才是关心,那是她在用她的方式去呵护孩子和家人。
这个学习成为了我认知真正改变的开端。
除了认知改变之外,航线学习带给了我额外惊喜:这里培养了我的表达能力。
以前我的表达能力很糟糕,特别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群内分享都要对着草稿念。但在个建时期,我开始即时语音分享。
实践多了后,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成长迅速,以致于我可以在孩子幼儿园毕业典礼上进行脱稿演讲,而且感染全场,台上和台下哭成一片。
这些成长经历都是我从前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宝贵财富。
我看过一个台湾电视剧叫《我们与恶的距离》,贾静雯演的。里面说的是一个女人和她老公的婚姻关系。因为他们的大孩子在一场事件中丧生,女主角就一直遭受着心灵煎熬。本来恩爱的一对夫妻,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最后他们去尝试了一下心理咨询,医生跟她老公说,你有没有想过从你自己的改变做起呢?她老公当时很茫然的。我当时听了也很茫然,我想这能有用吗?天天战火纷飞、冷冰冰的日子,一个人改变就有用吗?
后来剧情的发展说明了真的有用,心理学的帮助是真的可以奏效的。
我也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并在船长航线的群里立下了flag:“等我的好消息我一定会改变的”。
从那之后,我跟我婆婆的关系就真的开始改变。
以前看到婆婆我觉得无感,也不想打招呼。关系营时,我会在早上起来之后主动、简单地喊她一句:“妈妈起来了啊。”当我看到她对孩子做一些我不认同的方式,我也不去说,就想那是她爱孩子的方式。
现在我也会用心地体会:到婆婆来了家里之后,每天家里都被收拾得特别干净,所以会夸她,“妈你来了家里每天都干干净净的呀”。婆婆听了喜上眉梢。
以前她唠叨我的一些琐事,我会认为是看我哪哪都不顺眼。现在会想这件事你唠叨我做得不好,那确实我就是做得不如你好,你看不下去你就帮我去做呗,就会很平常心地面对这个唠叨。
很神奇,就是一些小细节,我就能切实感觉到自己的改变带来了一整个家庭环境的改变。
我听到了婆婆的好闺蜜夸我是个好媳妇;因为婆媳关系不好而一直夹在中间说我情商低的老公也在众人面前骄傲地夸我,“我老婆是学心理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