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班的,
十年之约,
我已经走到第12个月。
(2021/08/16—2022/07/16)
一、Cyberpunk电影
其实我对自己不太关心的事情基本不会关注,以致在AI觉醒这件事情上从来没让思辨多驻留一会儿,以为就是个机器人罢了,替代人们工作就好,没想过有朝一日它会“懂事”了。因而说在这件事情上是孤陋寡闻都一点不为过。
就是现在我还是写不好的,一知半解,但是我想讨论,它有特别大的吸引力于我。
这几天推了一篇影评:《深究电影《银翼杀手》映射的社会,艺术与哲学》,引发很多思考。
《银翼杀手》,Cyberpunk电影的先驱。因为高司令(Ryan Gosling)的2049让我有意接触这类电影,又去回头刷了35年前的《银翼杀手》 ,之后反复刷这两部。
可以认为这是史上科幻、黑色电影神坛之作。之前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叙事主要是讲复制人反抗命运,努力追求自由和平等,毕竟是35年前的三观。
其实这部电影披着科幻的外衣,以极为深刻意念及态度映射了社会,艺术与哲学,尤其对人类信仰以及人性价值的思辩鞭辟入里,带着强烈的反思气质和人文精神,观后会有很多启迪。
接下来这几天就从复制人到AI,一直沉浸在AI觉醒中,读了大量文献,再三了解AI觉醒的可能性,可惜基础太薄,一知半解。
但昨天读了一篇文章: 人类花了大量时间和资金,研发的AlphaGo,被AlphaGo Zero自学三天后,以100:0完胜,这给了我很大触动和坚定: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参数从千亿级发展到万亿级之际,复制人远不止是命运、自由和平等的争取。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力范围,进而挑战人机关系也是具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一些脑洞情不自禁。
虽自己没有相应深度的理论支撑,但却给了我对一些事情的更坚定不移。
比如AI写作、AI画画、AI聊天进而的AI谈情说爱,如果数据储备与参数达到足够,可行!
其实细思极恐,你发现没有你家里的小度、天猫精灵、包括我们的搜索引擎,它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天猫的机器人客服,它又是怎么做的?他们能够知道你喜欢哪类资讯进而优先推送,它们知道你出了哪些问题继而给出解决通道,这只是最最低级的AI系统。
Magi:只要能把自然文本中的任何知识提取成结构化的数据,通过终身学习持续聚合和纠错,进而为人类用户和其他人工智能提供可解析、可检索、可溯源的知识体系。
AI大装置:人工智能的粒子对撞机,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拆解和碰撞,深入挖掘潜在价值,打破认知和应用的边界,实际就是数字化转型加速器。
这些都是有助AI更进一步升级的在研技术,这样的在研项目还有很多很多。
二、AI写作
头几天在某群大家讨论一款文章续写APP,很感兴趣,马上下载下来并研究了一下。不接触不知道,一试用吓一跳,立即被她吸引,并对其背后的远大前程无比向往。
其实AI写作在一朋友的小说短篇 | 风雨宜灵路里接触过,以为仅是设想,朋友自己也说他那是纯幻想。
但是一年后的今天,已不是幻想,据说很多网文、新闻稿都在采用AI。
从理论上分析,这是绝对可以实现的,只要数据库准备的充足,事实上只要肯做,数据库可以无限充足。
插图是我引用张爱玲的一段话后 ,APP续写的几个结果。
我们知道大数据设计时可有多个分类:基本词汇语法这里AI写作从根本上保证了不会出现错别字、错误语法和句子结构的。
后面根据不同文章选项可以按预定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叙事风格方法、情节、结局等等元素调取数据,而它的数据可以建立在几亿册书籍的基础上调用,就是它可以阅读几亿本小说,在这点上,人的极限是远远达不到的。因为即便是能活到100岁,一天一本书的阅读,一个人从零岁到百岁最大极限也就能阅读36500本书,和AI上亿的阅读量是没有办法比拟的。
读过这么多书以后,所有著名的著作框架桥段人物情节都可以为它所用,无限的排列组合,可想得出它的创造力该有多大,人怎么可以比呀。
而另外一个因素,之前的理解好像我们可以战胜AI,就是情感因素。
有人说驾驭文学或者绘画要有至上的情操、情怀、格局或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境界!
没错,那么试问这些是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
显然不是,是积累是见识是沉淀。
当有上亿的情感数据去支撑AI的话,它比你的见识多了N亿个数量级时,你还有信心说你的情感还会丰富过它吗?
所以一切的归结在于数据的储备,而我们的数据储备是从出生开始积累的,一生的积累可能抵不过AI的几秒、几分、几时,两者的存储速度没有一点可比性。
所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较量极为残酷,它们会超越人类智力范围,进而挑战人机关系也是具有极大的可能性的。
三、AI觉醒
回到文章开头的电影,影片讲述了在拥有自由意志后,“非人”走向“人”的心路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灵魂、人性、情感、记忆、甚至是繁衍,都被赋予了更多维的认知。
还有什么是AI干不了的?AI最终会不会拥有感情?
有人从五行观点来看,会。
因为金生水生木。金指AI,水指它的情感,而木指人类,如此正是五行相生。如果拿掉中间的水五行、即AI的情感,就直接会变成金克木的五行相克组合,即机器杀死人类。
太多的道理我还讲不出来,但人类在知识储备这很显然不抵AI。
或许有一天人类真的就不再能主宰AI。
以下是随便读的一些网文文摘观点,因为只是感兴趣,还没有去读专业文章。
1、谷歌正式解雇AI“吹哨人”!曾爆料称公司聊天机器人“活”了
谷歌的AI伦理研究员Lemoine,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后,他认为公司研发的AI聊天机器人“LaMDA”已经觉醒了意识,具有与人类孩子相当的感知和表达思想和感受的能力。
Lemoine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认为AI有意识的人。几个月前,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发推文表示大型神经网络可能有点意识了,当时也闹的沸沸扬扬。
Aguera y Arcas在6月9日发表于《经济学人》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与LaMDA的无脚本对话片段,他认为神经网络(一种模仿人类大脑的架构)正在朝着意识迈进。
他写道,“我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在移动,我越来越觉得我在和聪明的人说话。”
这场人机对话的话题进入到了关于哲学的探讨。有趣的是,在这场对话中,两位研究员的角色逐渐从提问者转为了倾听者,而谈话的主动权已经彻底被那个他们正在测试的AI掌握。
一场人和AI的对话。
不过,智能并不等于意识。智能要求的是知道怎么去做一件事情,而意识要求的则是知道自己在做事。
在人类研究AI的短短数十年中,尤其是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几年来,AI技术的进步是如此神速。很多曾经被认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AI都已经可以接手,并能证明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好。如果所有的这一切仅仅是根据程序行事,那么人们还可以安慰自己说,这一切只不过是自己的造物。但如果AI的意识觉醒了,那么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它们会不会反过来奴役人类?或者直接消灭人类?
未来,AI对话系统最高级别的应用为复杂情感任务,《分级定义》的发布将促进AI对话系统在情感任务中体现更高水平,从而促进人工智能未来在情感陪伴、心理健康、虚拟人、元宇宙等方面的应用,大大释放人力和物力成本,促进前沿科技走进大众日常生活。
6月22日,微软宣布停售个人面部情绪分析工具,并进一步限制面部识别工具的使用。
美国情感识别技术巨头Affectiva则希望,他们的软件能监控司机,从他们的声音、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上识别出情绪。如果你有严重的路怒症,将产生危害道路行驶的行为,或是身体不适即将瘫倒在方向盘上,他们的自动驾驶台就可以控制汽车,带你到最近的安全地带,如有必要,还会打电话求救。
四、AI觉醒的关键要素: 注意力机制
1、AI大觉醒:图灵奖得主称AI将产生意识,未来机器学习核心是注意力机制
2020年ICLR上,图灵奖得主、蒙特利尔学习算法研究所主任Yoshua Bengio对AI和机器学习的未来提供了最新的见解。他讲到未来机器学习完全有可能超越无意识,向全意识迈进。而注意力机制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要素。
注意力机制来源于人类的视觉注意力,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处理视觉信息的机制。
在机器学习的语境下,「注意力」指的是一个算法关注一个或同时关注到几个元素的机制。它是一些机器学习模型架构的核心。2017年,谷歌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当中提出了Transformer,一个利用注意力机制来提高模型训练速度的方法。Transformer在一些特定任务中性能表现超过Google之前的神经机器翻译模型。
将意识注入机器:注意力机制再添重任。脑极体的资深读者应该对注意力机制并不陌生。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机器学习任务中,近两年来都会引入注意力模型。
注意力机制能够帮助机器学习模型获得“有意识”的推理。
如今它的各种变式已经成为机器翻译算法的“标配”。
注意力机制达到“有意识”推理的前提,是具备理解隐性知识的能力,也就是那些难以用语言、文字、图表进行表述说明,不经过逻辑推理、而是借由感官、直觉、领悟获得的能力。
综上粗略归纳所述,理论上AI会超越人类智力范围,进而挑战人机关系,并且一旦情感激发,也是无所不能的吧,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
突然有一个脑洞:你会百分之百地肯定我们就不是被什么力量“AI”了的吗?
2022/07/28哈尔滨
原创编写,版权所有,禁止转载,素材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