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很好,但是到了三年级之后,成绩出现断崖式下滑,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现象,爸爸妈妈该如何应对呢?
一、常见的“三年级魔咒”
又称“三年级效应”,是指孩子进入三年级后,成绩急剧下滑,并且伴随着上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厌学的情况。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表现。
然而这个下滑也并非出现在每一个人孩子的身上。据专家们深入调查研究,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学习比较踏实,注意力比较强的孩子,从来不会受到三年级下滑的影响。
二、导致成绩下跌的关键原因
1、学习习惯差
有的孩子,看起来聪明、轻易拿高分,其实都有一个共性:专注力差。以他们的智力水平,应付小学低年级的考试题简直是小菜一碟,况且现在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接触过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便无法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写作业的时候写几个字玩两分钟,或者吃吃喝喝,或者看看课外书,上课的时候也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橡皮擦、铅笔都能当玩具。
而专注力差,归根究底是因为学习习惯差,时间久了,学习效率降低,自我约束力下降。越长大,习惯越难改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只会越来越差,还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
2、阅读能力差
阅读着重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考察孩子的知识储备水平,大量阅读能够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延伸孩子的思维能力,训练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当课本难度增加、系统性增强后,对孩子而言,考试就不再是单纯的对理解力和记忆力的考察,而是对其思维能力的考察。
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性差,更多凭借的是死记硬背,而且应变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也差,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遭遇瓶颈。
3、学习兴趣低
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要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因为前者会让孩子养成自发学习的习惯,后者只能让孩子被动接受。一旦遇到困难,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很容易感到厌烦,自动放弃。
鉴于这些,我开始考虑怎样教育三年级的孩子,我们都知道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四年级是孩子的转型期,所以这个时期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时期顺利通过了,孩子在高年级就比较好教育,否则孩子就不好教育了,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三、四年级对孩子的引导与教育。
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小,所以很不懂事,很多事情就会询问周围的人,等周围的人给他们一个好的建议,他们才会行事,这样就不容易犯错误。而且在低年级孩子犯错误很多都是不明白道理,所以我们就要耐心的给他们讲道理,而到了三年级,孩子懂得了很多,他们甚至想试试自己的做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从而就对成人有了挑战,此时讲道理,甚至以前用来“忽悠”孩子的办法似乎都失效了,所以我们要另辟蹊径。三、应对策略
爸爸妈妈要从哪里入手呢?我们的体会是,学习能力有四大支柱,第一是阅读力,第二是作业力,第三是认真力,第四是专注力,它们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提供稳固的支撑。拥有这四个支柱的孩子,不用爸妈盯着,成绩也错不了;缺乏这四个支柱,或者其中某一两个很薄弱的孩子,要提升学习成绩,恐怕会非常困难。所以爸爸妈妈帮孩子应对三年级效应,可以从这四个方向着手。1、阅读力
爱阅读的孩子更专注,这能帮助他在课堂上也投入同样多的专注;爱阅读的孩子知识面广,更容易对课堂上的知识举一反三;爱阅读的孩子会思考,更容易在学习中发现课堂知识的有趣之处;爱阅读的孩子综合归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会更强,更容易吸纳课堂知识;爱阅读的孩子会主动学习,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主动学习的活动。 所以,爱阅读、会阅读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没有阅读习惯、仅凭课堂学习和上课外班的孩子,学习上的实力,会弱很多。
近年来,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阅读都是老师们反复强调的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老师甚至说,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在提升,阅读题量也在增加,"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哪怕不考虑阅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作用,只论考试,缺乏阅读能力的孩子也会越来越难以应对。
实际上,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阅读能力差也是个重要原因,因为很多孩子根本考试题目都没有读懂。一些爸妈拿到孩子的试卷,总结孩子错题的原因,会归结为孩子"马虎",其实,根本不存在马虎这回事,所有的马虎,都是没有读到、没有读懂。
2、作业力
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了,对呀对呀,所以我每天都盯着孩子写作业,没有累死,也快给气死了。 我们要说的是,爸爸妈妈盯着写作业,盯不出孩子的学习能力,真正构成孩子学习能力四大支柱之一的,是他不需要父母陪伴,把作业当成自己的任务,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爸妈不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可以获得下面五种重要的能力,每一个,都和孩子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安排任务的能力, 管理时间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信力,。所以,要想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让孩子尽快从大人陪写作业,过渡成自己写作业。哪怕是先从爸爸妈妈只在一边默默陪伴、不随时指导、批评、督促开始,对孩子提升属于他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是重要的帮助。
3、认真力
认真,就是用严肃的态度做事,不马马虎虎。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具有很鲜明的认真素质,而孩子学习成绩很难提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对待学习的认真程度不足。 但认真不认真,不像很多爸爸妈妈理解的那样,是态度问题,它包含许多基本的素质,有了这些素质,孩子才会有认真的表现。只做各种"认真"要求——你得认真听讲、你得认真做作业、你得认真如何如何,是不会产生实际效果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都跟你说过几百遍认真认真了,你怎么就不听呢?!"认真不与生俱来,不认真也不是个今天下了决心明天就能"改正"的"错误",认真的各项素质,需要爸爸妈妈通过各种日常细节,帮孩子慢慢培养。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 鼓励孩子做事的过程与态度,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培养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培养孩子按部就班走好每一小步; 给孩子充足时间,帮助他培养耐心与耐力; 给孩子示范"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 为孩子示范认真的日常状态; 爸爸妈妈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培养,真的把孩子的"认真力"提升起来,孩子的学习能力,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4、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也是很多父母遇到的难题,一些孩子会出现三年级现象,也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专注程度不足。 专注与认真相关,但是不完全相同,认真是严肃地做事,专注则是全神贯注地做事。孩子老师说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边做作业边玩怎么办、不能专心阅读,都是专注程度不够好。 我们认为,孩子的专注程度不足,有几个原因: 爸爸妈妈把"不专注"标签化; 爸爸妈妈从小鼓励孩子"一心二用"; 活动过于密集,不给孩子留专注投入的时间; 需要孩子"专注"的事情太多; 以陪伴为名的打扰; 专注源于兴趣,但一些爸爸妈妈常常不考虑孩子的兴趣; 上太多课外班,影响孩子课堂专注; 父母的不专注示范; 在和诸多爸爸妈妈讨论孩子专注力不足的问题之后,我们归纳出导致孩子不专注的这八大原因,你不妨一一对照一下,相信消除这些原因之后,让孩子变得专注起来,并不是难题。
总之,爸爸妈妈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三年级现象,要做的不是给孩子施压,而是帮孩子"赋能量",如果要说"补课",真正要补的是孩子学习能力的课,是夯实孩子的阅读力、作业力、认真力、专注力这四大支柱。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学习成绩才会越来越棒,只靠上补习班补课"输血",并不是真正有效的办法。
另外,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孩子信服成人,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家长和老师都非常棒,很多事情家长和老师都懂,必要时候我们可以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孩子就会对你敬佩有加,从而就很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其次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常抓不懈,哪怕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办法了也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拿他没有办法,一定要永远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不要怕自己唠唠叨叨,一定要让孩子记住应该养成的习惯,一定要让孩子正直、诚实、向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技巧性,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很信任他,鼓励他自立。最后,要能够和孩子交心,让孩子肯跟你说心里话,这样才可以不失时机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最后,让我们一起加油,多关注孩子,顺利度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