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连友,家族排行老三,人称三哥。身高,一米七五,精瘦精瘦一个人,腿长,走路飞快,一阵风似的,嗖、嗖、嗖,一般人跟不上。口头禅挂在嘴边上,时不时蹦出一句:“真逗哏!”
我们同住光明村,他是另外一个自然村人。那年,村里筹建景泰蓝厂,共派六人去北京景泰蓝厂学习技术,我和三哥同行,住一个宿舍,整整学习半年,也算是速成吧。
众所周知,景泰蓝行业,是传统工艺品,而且,历史悠久,在中国有着辉煌的地位。早年间,宫庭里的装饰品,有相当大的部分,都由景泰蓝充当。高档精美的景泰蓝,工艺相当复杂,纯手工制造。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光明村书记老贺,农村工作做得及其突出。市农科院,派出一批人马,长期驻扎光明村,要把光明村,打造成全市一流村庄。当时,领导意识相当超前,己经意识到,农村要想大发展,光靠种田,土里刨食,根本行不通。必须要有自已的标杆企业。光明村己经建成了一个近三百人的服装厂,服装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问题,每到年终,家家户户都能参与分红,分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尝到甜头的贺书记,期望值大得惊人,一手办贸易公司,一手筹建景泰蓝厂。景泰蓝厂是标准的三合院,大门冲西开,正房十间,南倒坐十间,六间东厢房。
在北京景泰蓝厂学习期间,三哥学烧活。简单说吧,就是学烧花瓶。三哥,我、文燕、晓兰、明芝,还有沈一河六人。三男三女,由三哥统一领导。三哥当兵刚刚退伍。村书记一眼看上他,让三哥牵头,将来的景泰蓝厂长,非他莫属。
我和文燕学点蓝技术;晓兰和明芝学习掐丝技术;沈一河学习磨活技术,属后道工序。
景泰蓝技术制作流程是这样的,第一道工序叫打胎,是用一整块的铜板,经过机器加工和人工打磨,制成铜胎。如,尺寸大小不一的花瓶,铜盘,铜碗,以及更为高级的铜船,铜马等等。
第二道工序叫掐丝。设掐丝车间,职工用精巧的小镊子、小剪子等工具,把专门用的铜丝,制作成各式各样的花卉,飞鸟,山水等等,然后再用特制的鳔胶粘在花瓶上,其余地方要添满云彩勾,等凉干后,才能拿到烧活车间,放在高温炉里烧焊。烧好后再拿到点蓝车间加工。第三道工序是点蓝车间。蓝料,就是各种颜色的石料,加工成粉,用极小的铁铲添到花瓶上。小铁铲可用自行车车条加工而成。如一只6寸花瓶,底色做成黑色,可用黑色蓝料添满。瓶上有桃花,要用绿色点出叶子,桃花要用粉色及浅粉色点出。整个花瓶加工完,要放一放,才能拿到烧活车间去烧制。
烧活,属于第四道工序。烧活师傅把点好蓝料的花瓶,放入高温炉子去烧制,烧活师傅会看火候,花瓶还要在炉火里转换位置,把蓝料烧化,与铜瓶粘合成一体,使得各种花卉与飞鸟跃然瓶体上。
第五道工序是磨活车间。把烧好的花瓶放在机器上,磨成光滑如镜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