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A股先后经历了数次明显的大跌,几乎可以说把去年累计的盈利,跌去了大半部分。所以在此期间,我尝试自己也让客户分批买入了基金,而且对持有基金做了一些调整,这里把一些小心得分享出来:
原则一:坚持买入被低估的基金
其实买入基金也就是买入了市场上一篮子的股票,所以买入基金的很多理念和股票是相通的。
格雷厄姆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安全边际”的投资理念。他被认为是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格雷厄姆建议以“安全边际”去挑选股票。在这种方法中,对于公司未来成长充满信心的投资者如果将股票纳入组合,可以考虑两种情况:
1)在整个大势低迷期间买入股票(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熊市,或类似的市场调整期);
A股市场在疫情期间的波动,还没有到熊市,可以被视为市场调整期
2)即便在大势并不便宜的情况下,购买那些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
无论以上哪种情况,安全边际都在考虑之中。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将精力放在第二种情况上,寻找那些低估的股票,不用理会大势的高低。
增长性和低估的双重考虑,低估的好处是:
1)在低估时买入,股票的增长实现了,你会得到双重好处
2)在低估时买入,股票的增长没有实现,你受到的打击可能只是单一的
很多人买股票或基金都是看它持续有在增长的情况下,再买入,这种理念就是“追涨”,很容易承担双重打击,买入价格高且也没有任何增长,会造成被套的风险,“挂在高高的山顶上”。
其实预测股票的增长性是非常困难的,而投资的两个概念: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其中价值投资就是买入价格比价值要低的产品,价格的判断依赖于公司现有资产、利润、现金流等,更注重公司现在的价格,分析难度小;成长投资,主要是买入未来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需要有预测未来的远见,更注重公司未来的价值,分析难度大。
所以与其费劲分析增长性,或压根不分析只预期增长性,还不如只关注被低估,如果是基金的话,只在被低估时买入,长期持有至少1年,最好是3~5年,收益率都是可观的。
当然被低估的品种,也要选择历史增长率(注意不是未来增长率)比较好的,有些被低估的品种,很可能一直在低估区域,一直没太大增长,你买入的价值就不大了,其实直接可以选择中证500、上证50、沪深300其中之一或全部就可以了,买入这3个就相当于买入了A股市值前800个股票。
买入低估品种,给我和客户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即使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我们持有的基金也不是个个赔钱的,因为我买入的价格足够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