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执行力是决定你人生高度的基础,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有文化、多么有创新精神、多么有企业家精神、多么有规划、多么目标明确,没有执行力,以上全是空谈!
实践优于理论
“从理论上讲,理论和实践没有差别。而在实践中,却有差别。”
“实践”优于“理论”意味着,人们要意识到,在快节奏变成新常态的今天,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后随机应对要高。
在过去的慢节奏的时代里,做事前进行周密的计划和规划是避免失败的关键步骤。而在互联网时代,有些公司是欢迎甚至鼓励“失败”的。
因为新尝试下的失败是一次廉价的学习机会,如果是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谋划后的行动失败,那失败成本要大得多。
实践优于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理论有致命性的错误。
1347年,一艘不起眼的船驶入西西里海上的墨西拿港,这艘船上的水手携带了能导致黑死病的病毒——鼠疫杆菌。
一年内,黑死病横扫欧洲,城市和乡村有一半人口死于瘟疫。如同现在爆发疫情,民众会向专家求助答案。
1348年,巴黎大学医学院的老师们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随后在10月出版了《瘟疫的科学解释》。
这份报告的前半部分调查了造成瘟疫的原因:“1345年3月20日午后一小时,宝瓶座发生三星连线”,火星和木星的连线“引发空气中弥漫的致命腐败”。
这种腐败引起的瘟疫从西西里岛传播开来直至肆虐整个欧洲。报告还指出,容易感染瘟疫的高危人群是“身体湿热的”、“锻炼、性生活和洗澡过于频繁的人”。
现在回过头看700年前的报告觉得很可笑,可这份报告在当时是一部缜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学术作品,同时也是人类知识受限于某种理论的最好体现。
随后几年,出版了24本关于瘟疫的小册子,没有一本小册子揭露了瘟疫发生的本质,因为第一台显微镜要在300多年后才出现。也没有小册子指出是老鼠或者跳蚤造成了瘟疫的传播。
这些在当时看起来一本正经的小册子认真引用了之前的作品,包括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等等。
那个时候的病理学基础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基础上,结合星象和“四种体液”的观点,形成的认知体系。
在这种系统中,作者们都正确地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得到了在这个系统中正确的结论,就是和星象有关。
这里并不是质疑“理论”在传播知识中的作用,我们需要警醒的是,理论本身是具有诱惑力的,也是危险的。“实践”必须贯穿 “理论”,就像“理论”必须贯穿“实践”。
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理论随时可能会被证伪,如果固守于在一整套理论后才行动,或许就会被未来给淘汰掉。
现在的教育系统就存在知识传承单一的问题,在学校中都是老师将知识自上到下地传递,如果能够推行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的教育,教育质量会有很大改观。
现实中,也有学校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在代号为PS 422的一所公立学校中,教师倡导一种“追求学习”,学生不上科学课,接受现有的知识,而是上“事物运行规律”课,鼓励孩子探索事物规律,在接受理论之前先去实践、去思考并得到结论。
这种探索式学习模式逐渐在一些优质学校展开,教育家詹姆斯·吉说道:“到最后,我们会有两套教学系统,一套属于富人,一套属于穷人。”
穷人的教学系统遵循课程标准教学生如何应试,“保障你活的基本知识,进而让你胜任服务类工作”;富人教学系统则强调解决问题、创新以及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让这些学生最终在全球大舞台上大展宏图。”
在公司管理上,如果一名经理人将“实践”放到“理论”之前,直接动手干,随后再根据情况进行修正,那么《爆裂》这本书提出的其他原则也会更容易实现。
跨学科的实验和合作不再是天方夜谭,更多的想法和发现会通过实践“涌现”出来。这也会让一群人通过工作来学习,用一种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的方式去探索新领域,创新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典型的例子就是谷歌公司,谷歌会让员工将2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自己选择的项目中,传统“指挥-控制”型管理学会认为这是一种成本高昂的激励措施,但是谷歌的管理者却认为,这是产生新产品、新点子最廉价的方法。
事实上,谷歌的许多科技创新也都来自于这些“实践”。
有人调查了500强大公司的CEO,观察他们的决策模式,其中超过50%的CEO在做重大商业决策时,连计划书都没有。
更有很多CEO坦诚,自己做决定时,从来不搞市场调研,根本不相信市场调研。确定目标,想做就做,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如果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在政府、科研机构研究透彻后才开始发展,那现在的互联网恐怕和中国的光伏产业一样,扶不上墙。
现实中,就是一批又一批的互联网创业者,走在未知的前路上,勇敢的去做,以“干起来再说”的精神推动中国的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先行动起来吧!
结语:实践优于理论,执行力决定你的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