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帮C做咨询,启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不仅孩子是大人行为举止的投射产物,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也是我们自己行为举止的投射产物。
当时为了让她更好地理解这个观察,我把我周末遛娃的观察分享给了她。
蛋宝那天主要和2个人互动,一个是我姑丈,一个是我表弟。我姑丈跟他互动的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粗鲁”,会突然把他举起来扔高高,会好像小朋友“打架”那样各种逗他。
后来蛋宝跟他互动时,也是各种打他,弄他,扔东西给他。之后我姑丈得出了一个结论:蛋宝很调皮,很好动,言外之意是有点难带。
当时的场景特别戏剧性,我表弟出来和蛋宝玩,他跟蛋宝互动的方式跟我姑丈完全不一样。他会拿各种小东西给蛋宝看,跟蛋宝说这是什么,解释怎么玩。
后来蛋宝就自己拿过来很多东西,跟他交流和互动。两个人虽然说的话很简单,但他们真的是在认真地交流和沟通。整个画面你不会觉得是大人在教小朋友,而是两个“朋友”在交流东西。之后我表弟得出了一个结论:蛋宝很乖,很聪明,很喜欢学习。
这整个过程,我都没有去打扰他们,在旁边默默地啃花生,观察他们。但同样是面对蛋宝这个人,两个人却得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结论,特别有趣。
敏感的我很快地意识到了这个现象:孩子的互动方式就是大人跟Ta互动方式的投射,你是怎么对待Ta的,Ta就是怎么对待你的,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到。
晚上回家,我还特地跟阳哥分享了这个观察,并且“职业病”似地提出了下一步行动:
❶ 观察蛋宝一些不良行为,看看我们两个在他面前也是同样这么干的。结果反思了一下我两常刷手机的行为,的确影响了他也很爱玩手机,所以以后在家尽量减少在他面前看手机的行为。
❷如果我们想要让蛋宝学习到一些比较好的行为,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阳哥说要刻意培养他疼妈妈,所以现在每次阳哥分东西,他总告诉他要先给妈妈。
我们希望他爱阅读爱学习,那就得以身作则,也这么做到才行。我们还希望他重视健康爱运动,所以尽可能带他去操场跑步,去playground玩各种东西。
❸ 和蛋宝的互动方式就是我们本身的投射,所以我们两个不能随便教他,还是得要以身作则。
❹ 我们也把关系审查拓展到了自己在工作上,和其他的人际交往上,审视一下其他人跟我们的互动方式是否良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健康。不健康是不是因为我们其实也是这么对待别人的?
这个复盘和学习的过程,其实很短,大概就是15分钟的交流过程,但是这个交流的质量就相对来说比较高。
我把这个案例说给C听的时候,目的其实是想告诉她:其实她父亲跟她的互动方式,就是她本身对待她父亲的方式,无论她是否愿意承认。
其实我们大部分时候都不是很了解我们自己,但看别人好像总是特别清晰和透彻,能够以自己的经验很快地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但外部环境其实从来都是一面镜子,它就是实实在在地反应我们本人。
那今天就来跟我们聊聊看,你现在所处的人际关系如何?我们来一个人际交往问诊吧!留言告诉我,你现在碰到的一个需要解决的场景,然后我来帮你分析看看如何解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