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多,她坐在书桌前看书,屋里很安静。
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外地号码,感觉不像骚扰电话,她便接了。
“你好,我是……,还记得不?”
“哦,记得记得。你好你好,……”
“……”
原来是三十多年未谋面也未通音讯的一位男同学,来此地出差。
同学很热情,“加个微信吧?……”
她却很直接,“别了吧?……”
第二天,同学发来了微信好友申请。她看了看,没有点击“接受”。
乌丝霜染,遥远的同窗之谊已缥缈。能说些什么呢?又有什么共同的话题可说呢?曾经的同学,总该说点啥才好;而如今的陌生,却又不知说啥好。真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她想,何苦要去给自己也给别人找一份不自在呢?勉强的交流最是苦差。她不愿意敷衍自己,也不愿意敷衍别人,也没有跟人表面热络的能耐,对别人的热闹,她常常只是个旁观者。
她一直活得很自我,很真实。相较于很多人有口无心,虚以委蛇的一团亲热,她更喜欢安静。半百的人生途程,一次次闻听无知无聊无趣的话语,又一次次地失望后,她也就在心里慢慢修起了篱笆。带着些许的清高,她渐渐屏蔽无视着外面的喧闹。她的微信朋友很少,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微信。她会拒绝别人,也会果断删除三观不合的微信人。
打开记忆的匣子,翻找着,她看到了从小到大一拨一拨的同学:衣衫不整呆萌顽皮的儿童少年,豆蔻年华纯朴素颜的少女,青涩中透着自信的高中生,……。她和他们曾经一起学习,一起跑跳打闹,欢笑和泪水同在。大多数同学的已有些依稀的印象,定格在了当年的单纯懵懂。因为毕业分别以后,她很少再见到他们。一方面,同学们各忙各的,没有见面的客观需要。不过,于她,不得不说,更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主观意愿。同学,无论曾经亲疏,她都有点不想再见。短暂的几载相聚,而后便天南地北地分别,甚至是今生永别。彼此生命中匆匆的过客,终于又渐渐重归陌生。曾经一起度过的青春年少时光,渐行渐远,已变得如天边空濛烟雨般梦幻。
心里遥远梦境中的少年青年,站在眼前却已然头发花白,岁月沧桑满面,几乎要“相逢应不识”。从心里到眼前的穿越,几多岁月也只一瞬,心内外的巨大反差,只剩下了唏嘘。看到的是同学,照见的却是自己。这才懂得,李白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原来一点也没有夸张。如果没有实际事务的需要,为见面而见面的同学再聚会,她想,大家或许只能如此互悲白发,自说自话了。而少年模样的梦境泡泡却破了。
如果可能,她想把同学青春的模样留存,在心里珍藏一张同学的少年照。各自安好,互不相见,不惊扰梦境中的少年,也好。
远方的同学,你知道吗?你在同学的回忆中,依然年少。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