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为中兴事件,各大资讯平台开始重新讨论中国芯片产业的问题。这些观点或从技术,或从经济,或从历史角度,帮助我们理解中国芯片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发展规划。这些文章都十分值得一读,值得政府参考。然而,以我的经验,我担心有一个角度角度可能被忽略了。人的角度。
我相信,一切的斗争本质上都是人的竞争。芯片产业的斗争自然也是中美人才的竞争。过去的二十年,我们并不是缺眼光,缺资金,缺市场,很可惜,我们没有建立起期望的芯片产业链。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历史问题。我们的芯片产业的历史还很短,需要时间弥补差距。这一点着急不得。但是,这可能也提醒我们,中国的电子工程师的成长环境出了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已经被大家讨论很多了。但,我觉得可能被忽略的问题还有以下几点(也许更多):
第一是高等学前教育。目前大学的学前教育还没有成熟。太多的电子工程的同学并不热爱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多热爱电子硬件的同学错选了机械自动化专业。真正热爱电子硬件的同学选择电子工程的比列很少。这导致,电子工程师的队伍中缺乏中流砥柱的人。普通的电子工程师面对技术难题是逃避的,而热爱的电子工程师是兴奋的。没有热爱的人发光发热,技术攻关和创新的概率就降低了。
第二是生活压力。各种硬件设计公司都在一线或二线城市,这些工作地点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硬件工程师们为了保障基本生活,在专业之外都需要开发副业。无论是做培训,学产品,进修管理,这些从硬件研发的角度来说都是对于人才资源的占用。这还算比较好的,毕竟电子工程师没有离开电子行业。这几年,随着房价的持续攀高,电子工程的收入已然无法满足人才的生存需求。很多人才大量转行到了计算机。对于硬件产业来说,这才是釜底抽薪。
第三是职业尊严。很多电子工程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荣誉感,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必要的舆论支持。我们称赞中国拿下了5G,但是却没人挖掘背后工程师为此付出的精力。很多工程师都觉得自己是默默付出,无人关注,因此缺乏动力。我们的媒体是否应该分配一些注意力资源给他们?而且,从社会角度,电子工程师享受不到公务员等地位加持,也拿不到金融互联网的薪资鼓励。甚至打开媒体,看到只有各种嘲讽工科男的“陋习”的内容,这实在是添堵。结果很多人不再寻求技术创新,而是想挣的生活尊严。
如果让我做总结的话,我觉得电子产业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历史问题,但想要发展电子产业需要面对的可能是犬儒主义。电子工程因为没有提供给从业者理想的生活,导致从业者不再关心产业发展,只在乎自己的收入。这并无从指责。需要警惕的是,有人为了收入会牺牲产业的发展。当从业者不再自豪于产品研发,而是追名逐利,那中国的电子产业就有陷入泥潭的危险。
新中国以来的进步,来源于华夏儿女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因为这份热爱,爱国者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路途遥远。历史已然证明了热爱的巨大力量,我们要普及这份热爱。对于祖国的热爱来源于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要培养对专业的热爱,我们可能需要建立新的文化环境。在这个文化环境中,每个人都能自在地选择所爱,每个人都能骄傲地赞颂专业,每个人都能安然地沉浸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