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样的影片于我算软肋。怎么讲?就是每每碰到这样的文艺片我必看,看得似懂非懂,但不亦乐乎。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理不清剧情也不需要理清,沉浸在影片特定的场景、色调和音乐里,那种舒畅像是一种瘾,欲罢不能。
曾有人说,看书所获不过是看懂了能看懂的部分,其实电影也一样。影片就是那么个影片,故事就是那么个故事,它按照导演的视角诠释铺陈开来,但是观影人接受的面因人而异,而越是因人而异的影片越难得。《地球最后的夜晚》给我的触发貌似有三点,在我意识层面之外或许更多……
昏黄墨绿恰好时—谈色调和人物。昏黄是一种极致魅惑,可以是犹豫、茫然、欲望和捉摸不定,也如温存、柔软、梦归处,所有想保护起来小心翼翼舒展的情绪,都可以寄托于昏黄,我喜欢这种色调,冷暖相宜。影片大部分,不,几乎所有的色调都衬着一抹昏黄调。昏黄中时不时暴露出的一簇一簇或一抹一抹的墨绿,像极了人潜意识深处无处躲藏的欲望,真实、勇敢又无处安放。汤唯在我的印象里仿佛自带一缕古典美,所以特适合穿旗袍,修身旗袍,墨绿色妖艳的修身旗袍。如果我没有记错,她在成名作《色戒》里一直都是穿旗袍,貌似也有那么一件墨绿色的,以至于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看到她的造型时我并没有感到惊艳,反而有种“嗯!就该是这样的”感慨。幸好影片结尾男主并没有找到现实中的她,一旦找到,那身墨绿旗袍注定不再,结尾注定唏嘘。影片即故事,有故事就有主角,该影片围绕男主的视觉、思考和寻找展开,男主是绕不开的题。黄觉符合我对异性的审美,也是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写照。他颜值一般略显粗糙但血气方刚,有点勇有点谋有点算不上啥本事的小本事,想保护自己想守护的人可却大不过山,山外有山呐!所以影片里的黄觉,时常略显疲态,唯独汤唯在真实或梦里站在面前时,背才会挺拔一些。无奈,从开始让女主一定要相信自己,到后来替飞上火星的人担忧,害怕身体没有一点可以依靠的地方,对于男人来讲,我想这可能是种极深的无助感,而这种无助感在每位男士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出现过。
梦是人性的影—谈影片对梦的运用。影片后半段是长镜头讲梦,这个很新颖也很独到,难怪在戛纳电影节被放在“一种关注”单元。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讲“每一个梦都起源于第一种力量(欲望),但受到了第二种力量(意识)的防御和抵制”。我理解的梦,无论是荒诞的、还是逼真的,都是最原始欲望或人性的影射。影片里拍摄出的梦,没有使用晕染似的镜头,直接廉价的告诉大家我这是在梦里,仅仅用了一个题目停顿,就直接进入影片故事情节中,进入的情节设置看似合理但不值得推敲,更是在无意识间悄悄划入情节,这更像我们在梦里的样子。男主在梦里遇到的人和事大致三段:十二岁的小白猫、红发举火把的女人、凯里的珍珠,仔细推敲,这三段故事便是男主人到中年还苦苦寻觅却始终觅而不得的所有心结。莫名其妙在一个窑洞里遇到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还和他打乒乓球、说不出自己父亲是谁还让他起名字,最后送给他一件据男孩自己说是他爸爸的外套,而且他穿身上还贼合身,所有的对话线索不得不让我想到女主当年打掉的他们的那个孩子,因为放不下所以见到他。站在墙角阴影里看夜光处瞎欢乐的人们,突然就出现了一个红头发举着火把的疯女人,梦里的他自己也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一直尾随,坑坑洼洼的夜路尽头,是想和养蜂人私奔的剧情设置,他问女人为什么,女人说因为日子够苦了,跟他至少蜂蜜是甜的。他又问女人,此去可还有牵挂,女人说牵挂还太年小。他放女人走,转身吃掉了整个苹果,连着果核。影片里有唯一一段白猫出镜,没有对白,只有白猫含泪独吞了一整个苹果,影片旁白说,人只有在最悲伤的时候才会将整个苹果连核一块儿吃掉。梦里他悲伤,只因那女人是他从儿时便心心念的母亲。心理学说,人成年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于儿时被爱的需要未被合适的满足,或许男主成年后总想寻找却总寻而不得的最终根源便来自于母亲儿时的抛弃。因为始终放不下所以在梦里借白猫母亲的形见到她。凯珍是和女主有着相似性格和梦幻色彩的女孩,像是年轻时还未到凯里的女主,恰在寻寻觅觅时,一个像极了女主的女孩出现,虽不识但不忍放过,守着真实的相貌在,错过就又只剩记忆了。所以梦里男主寸步不离的跟着凯里,混混骚扰他出拳头,带她飞,站在墙角阴影里默默注视她,把梦里母亲送她的表送给她,直到最后咒语显灵房子转了起来他终于拥吻了她。不为别的,只因笃定要找到所以见到她。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谈我理解的爱和告别。这部影片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仁见仁,智见智,故事见故事。特别喜欢陈奕迅的那首《红玫瑰》,里面有句歌词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深刻啊……男主为什么必须要找到女主,因为放不下?因为解不开?还是因为爱?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若说放不下,恐是因她像极了那张模糊照片里自己的母亲;若说解不开,许是她身上那股神秘气息,说不出道不明,越是捉摸不透就越是想捉摸,越是触摸不得就越是想触摸;若说因为爱,那爱是什么?……自古以来,戏里戏外,因爱生情、因爱生恨、因爱懦弱、因爱勇敢、因爱放弃、因爱笃定、因爱相聚、因爱别离……所有相对的词汇都可以爱之名无缝建立链接,那追究根本,爱的意义到底又是什么呢?一种不成熟的见解: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或者说是看到未知的自己。这听起来有点扯,我自己也这么觉得。但是未知的自己对于自己的意义甚于空气。这就好比“想让自己变强大最快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知道自己有要绝对保护的人”,就好比“通过爱你,我知道自己原来可以是这样的自己”,就好比影片最后男主终于拥吻了梦里的凯珍,我的理解并非是他终于找到了爱情,而是他终于明白了如何告别,告别他的母亲,告别被无限神秘化的女主,告别是否存在过都存疑的儿子,告别过去疲惫不堪的自己……
据说,影片导演毕赣本人表示,在如今的阶段所想要说的几乎完全表达尽了。能够捕捉住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并且假借一种有形的方式表达出来,真好!
但我还是小心翼翼的希望:
地球最后的夜晚没有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