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讲到教材里那些游记散文的时候,艳羡之余,恨不得化身徐霞客,留恋于山山水水之间,自在徜徉。
蓦然成为“驴友”
姑娘们周末去爬山,邀我同行,江西武功山两日游,连车带吃住才290,欣然前往。上车一瞧,傻眼了,同行的背包客自背帐篷、睡袋、登山杖!俺四个傻冒。原来跟了个"驴友"团,不买门票不住客栈不走寻常道!蛮有挑战性。
上山诗意盎然
山下惊现满山洁白的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了花赶趟儿。”更有路边鹅黄的、粉蓝的野菊花,草地上烂漫的紫色小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沿着小溪顺流而上,“青林翠竹”,惹人浮想“薛潭学讴”,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姑娘们禁不住举起竹杖敲击竹林里直冲云霄的枝干,声声清脆悦耳。忽闻泉水淙淙”“如鸣佩环”,穿越竹林,“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大块岩石露出水面,“林寒涧肃”,唯少猿啼。
前面一道道陡坡,乡人用树干横栏着石块,仿造着一级级台阶,中间有多处流水冲毁的痕迹。攀着树枝爬行,别有韵味。“快点上来!看!满地黄叶堆积!” 躺在黄叶里,软绵绵暖烘烘。抬头只见树枝上轻轻摇晃的黄叶连成一片片黄云,镶嵌在绿云、红云里,那么炫目,叫人忘却前行。
山上芦花遍野
终于穿越树林,灿烂的阳光普照山野。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枯黄的芦草摇曳生姿。从这个山头望向那个山头,除了芦草还是芦草。试想两个月前,漫山遍野碧绿的芦草盛开着白绒绒的芦花,那会是怎样壮观的景象——清风吹过,绿海上泛起阵阵白波!在芦花丛中不知道翻越了多少个山头,一路上风光无限——绝壁上平坦的石块安稳如床,山涧里高高耸立的猴子石仰天长啸,云海那边的山坡上各色树叶五彩斑斓,像一张花绒毯。
暮霭疑雾重重
黄昏日暮里,到达了一整天追寻的武功山金顶,一堆倒坍的乱石叫人扫兴。 山间冷气下沉,越聚越多,越聚越重。以为可以安营扎寨,不料我们的营地还在山腰上,需快速步行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一条长长的没有止境的羊肠小道蜿蜒向前,绕过一个又一个山头。
终于看见了远方客栈里幽暗的灯,趁着暮色快步奔过去,却不是我们要住的那家。尽管有30多人同行,但走在没有蛙鸣没有鸟叫的越来越暗的雾霭里,不免心生畏惧。走到连自己的脚都看不清的时候,终于从不远处的暗灯里传来同伴的欢呼声。
寒夜杀气萦绕
伴随着柴油发电机的轰鸣,摸索着囫囵吞咽了两大碗,鱼鸭黄瓜到了舌头上倍感美味,晚餐很丰盛。热心的陌生人帮忙支起了帐篷。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同行来的驴友们闪着电筒还在玩一种“杀人”游戏。即使只是游戏,听听也叫人害怕。裹紧衣服埋进睡袋,竖着耳朵听见“法官”在审判“平民”。还好,没有血腥的描绘,也没有恐怖的情节。周围传来均匀的呼吸和陌生的鼾声。地为席,天为盖,100来人终在山野的帐篷里安然入眠。
晨光云海神游
天蒙蒙亮,早有人嚷嚷着要爬上山头看日出。帐篷上露珠滚落,掷地有声。熬到再也耗不住腰酸背痛腿抽筋,伸伸懒腰钻出帐篷。太阳从山的那一边缓缓升起。“好美的云海!”有人惊呼。一路小跑上了山顶。“哇!”白云一大团一大团簇拥着停在山涧,像一床床拱起的白色大棉被。爽朗的阳光下,眼前金黄的芦草,近处墨绿的山峰、淡雅的远山和着群山环抱的白云,构成一幅宏大的“江山云海图”。闭了眼,人在云上游,神风乐悠悠!山边岩石上的迎客松为云海留影又增添了一抹绿意。下山的路很陡,越往下走天色越暗,渐渐地,所有的人都完全融入了云海中。不一会儿,仙气缭绕中,同伴已经“云深不知处”。
下山歌声越林
曲折的石梯下是万丈深渊。神游的喜悦很快被浓雾驱散。心跳加速,总害怕脚底下滑,滚下山去粉身碎骨。不知道是谁打了个吆喝,“呦——喝——喝——喝——” 传遍山谷。接着一曲《山路十八弯》应声而起,独唱,合唱,仿佛每个人都在唱。歌声飞遍树林,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侧着脚小心翼翼走过“一线天”,在“红岩瀑布”下的大石头上我们终于又清晰地看见了每一张熟悉的脸。
山下豪气满怀
再站起来的时候,两膝酸软,髋关节和趾尖刺痛,举步维艰。蹒跚着在湿气淋漓的林荫道上转悠。溪水淙淙如昨,清澈见底。大腿小腿都不听使唤一顿乱扔,竹杖一不留神就噼噼啪啪顺阶溜走。“同志们,前面有埋伏,快趴下!”一句台词激起了斗志。姑娘们索性扛起竹杖,唱起《娘子军》,大步“向前进”。“八戒,你保护师父,我去前方探路!”最后,大家欢唱着“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忍着痛瘸瘸拐拐跑下了山,坐在人堆里喘气。
第一次“驴游”,一天半在山路上步行了10个小时,累!但很值——抛却一切杂念,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环抱,在清新的空气中经受又一次心灵的洗礼——纯净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