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入怀抱

吴月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山水的长卷,展开来,似乎比历史还悠远,因为,它的底色来自于自然。

一提到自然情结,多少人本能地想起瓦尔登湖。固然,持斧入山是一种于工业文明中为心灵求全的方式。但我始终坚信,与中国本土蕴蓄千年的自然情怀相比,西方梭罗的境界尚显肤浅。

 所以,要想优雅地活,我们不妨走进自然深处,回头漫步。

两千五百年前,老聃跨牛横笛,翩然而去,一本《道德经》植根荆楚,一句“道法自然”言微旨远,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崇拜擎到了宇宙本原的哲学高度。自此,自然成了中国人永恒的伴侣和慈师。可以说,中国人与自然,从一开始,就是相当高标准的神交。

与自然共生共长,这是中国人最精深的智慧。这智慧,既是古人于人生跌宕时的精神寄托,更是文化于烽火颠簸中的生命给养。在中国温润的土地上,这智慧化作了星辰点缀于塞北和江南的亭台楼阁。

 中国文人爱修园,爱登楼,爱筑亭。陶弘景遗禅意于姑苏园,清泉洗心,岭上白云自怡悦;白乐天题诗情于湖心亭,蒹葭苍苍,中央宛在半勾留;范希文念天地于岳阳楼,一楼何奇,诗儒吏仙皆涕下!抽给骚人一缕缠绵,截与书生一段风骨。流出了归隐者的一泓弦歌雅意,托起了出仕者的一腔忧国忧民。

人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博大,正因一山一水总关情,文化有了土地的宽度;其精深,更因一花一叶皆文章,文化有了生命的幽怨。因此理所当然的,交融了自然的文化和交融了文化的自然对现代人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

何为绿色生活?所谓绿色,自然之魂而已,生命本是自然之子,只需顺应自然,自然而然,自在自由自得自乐,这些都是融入了自然后的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物当杀时,你是否悲落叶于劲秋?物当荣时,你是否喜柔条于芳春?其实,这情怀早已浸入了国人恒久炽热的文化血脉里,只需一句诗词,一品花鸟,一本古书,便可焕然而生。那触景生情的灵性,那俯仰物我的襟怀,古今皆然。所要做到,便是于心中植下一株春月柳,圈揽一缕松下风,用葱翠簇拥一股生生不息的文化心泉。

 天有显道,厥类惟彰。自然,不仅生养了我们的生命,染绿了我们的灵魂,而且,也启迪了我们的智慧。明月当空,星河璀璨,万象万物,不仅彰显天地无与伦比的大美,也是大道无声的表达。

自然,是一幅画,一部书,看不尽,读不完。静观静思时,不知不觉,清风明月入怀抱,或真,或美,或善,既是天道,也是人心;是你的,也是我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六岁生日那天,姥姥送我一个玩具,我给它起名叫“小雪屋”。黑色的底座上,是一个圆形的玻璃罩,就是“小雪屋”的主体结构...
    爱课程阅读 3,244评论 0 0
  • 这里简单说下 男性与女性权利同等重要 手心手背都是肉 哪能随意 割舍 希望郭敬明与李枫案件早日浮出水面吧!
    折节读书阅读 3,021评论 0 0
  • 等待是什么?为什么要等待,转身离开就好了?在我的认为等待,是给人痛苦。同时给人带来希望。而我不只属于那种?而不知等...
    以墨薄雪草阅读 1,716评论 0 0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懵的阅读 3,4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