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就是中秋了,昨天全家去超市进行大采购。啤酒是要送给两位大爷和舅舅的,牛奶拿给姥姥以及卧病的二大娘。这些东西价格不高,体积却很大,满当当占据了两辆购物车。
结账时,老妈掏出现金准备递给收银员时被我一把拽住:“我用支付宝就行。”说完立刻扫码支付,老妈一言不发地把购物小票拿过来,仔仔细细查看了上面的金额。
回到家后没一会,女儿美滋滋地过来,手里拿着五张崭新的红色钞票:“妈妈,姥姥说这是给你报销的购物钱。”
我飞奔到老妈卧室,把钱塞进她的钱包。原本中秋节探望长辈就应该是我花钱,但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父母替我把东西准备好。今年好不容易有了表现机会,我总要拿出财务独立的架势出来。
随后便看到父母跟电视剧里地下工作者似的,背着我们嘀嘀咕咕。
不一会儿,老妈叮嘱我好好看孩子,她和老爸有事要出去一趟。
一个小时后,二老满载而归。光西瓜都买了两个,还有大盘的香蕉、满满一兜子葡萄、我爱吃的甜玉米,居然还有条大鱼。我的天,他们是怎样用一辆自行车把这些东西运回来的?
以前没和父母一起生活,所以感触不深。自从女儿上小学,爸妈背井离乡帮我接送孩子后我发现,成年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其实挺微妙的,里面也掺杂了很多金钱关系。
要说我们与朋友或亲戚交往都挺懂规矩,人家请你吃烧烤,改天你必须请顿火锅还回来。但是总以为,父母和子女之间没必要这么讲究,结果我妈用两年时间给我上了一课:就算是亲生父母,也不能随便薅子女羊毛,同样,子女也不能太亏着父母。
说来惭愧,我家的菜肉蛋奶全是父母掏钱,我从来没有按月给过生活费。偶尔拿到些稿费交给他们,老妈必定想尽办法把钱还回来。她跟只仓鼠似的,要么把钱放到我的枕头底下,要么塞进包包里,有次甚至藏到了我的羽绒服帽子里,险些被我甩丢在大街上。
面对他们的付出,我总不能无动于衷,偶尔请他们周末下顿馆子,换季时候给买上几件物美价廉的衣服讨二老欢心。每到这时,我妈必定动若脱兔,火急火燎地非要上街去给孩子寻摸件衣服,内心才能得到安宁,给人一种现世报的感觉。
观察四周,不止我家,好多父母都有着类似的行为。堂姐要了个小二胎,三大爷三大娘帮忙来看孩子。只要姐姐今天买了牛肉,三大娘隔天肯定会买只烧鸡来报答女儿的“慷慨”。那时候觉得她有点“下三滥”,至于吗?自己生出来的亲闺女,何必搞得跟陌生人一样客气。
也曾跟我妈讨论过这事,都是一家人,干嘛在钱上分的跟楚河汉界那么清。我妈一脸正气:“我们是做给女婿看的,让他们知道老人不会占便宜。”
哦,一家人的概念,原来是把老公剔除在外的,倒也无需玻璃心,对于公婆而言,我也是外人。
也许老人在用这种方式维护自尊心:“看,本人有钱,不用靠你们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