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我有个室友小A,很厉害,把市面上基本能见到的资料都刷了一遍。然而,除偶尔能见到他的成绩在班级前十之外,很少有特别突出的成绩。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你来帮助小A分析,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呢?是小A太笨,还是什么原因?
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但现在我明白了一些,也许是小A做了很多无用功。表面上看,小A很厉害也很用功,刷了一套又一套的题,但然后呢?
也许,小A是会的题依然会,不会的题依然不会。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会做的题目,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显然,会做的题目不用再做,不会做的题目才是重点,我们要攻克这一方面。
然而,现实是,小A对于会做的题目一个劲地刷,不会做的题目跳过不做,事后也基本不问任何人。我们这样再来分析,你还会同情小A吗?
虽然我们已经不再高考已经好多年,但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做着自己已经完全胜任的事情,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故意蒙蔽自己,不敢面对自己不会的事情。
而这里面的一个关键是,我们没有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是拿到一个任务便直接做了起来,或者遇到一个问题便跑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换个问法:如果不做这件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生活中的你也许每天都很忙,上班时,忙着做各项任务、忙着开会;下班后,又忙着看各种文章、各种书籍。然后和自己安慰说,我这么忙,已经很努力了。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的吗?努力了就真的意味着你做得很好吗?
可为什么有些人,每天看着他们并不怎么忙,可他们的收益值却是你的好些倍呢?这个问题,难道我们不需要反思一下吗?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打开手机,仔细看看你的收藏夹里收藏了多少篇你所谓的好文章?看看你记录了多少本自己要看的书籍?可这些你后来又看了多少?真正消化了多少?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我们少做了一件事--决策。我们拿到一件事情之后,直接选择了“做”,却忘了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忘记了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
渐渐地,也许我们的执行力越来越强,但我们离目标却越来越远。我听过一个成语,“南辕北辙”,也许,便是最好的形容。
所以,不管我们是遇到了一个问题,或是接到了一个任务,等一等,先思考下做这件事的价值是什么。我们解决一个问题、执行一个任务,可不单单是为了开心,我们既然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需要拿回同等的回报,如此才能均衡。
也许,你真的很忙,但也许,你只是看起来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