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特别丧。因为一些不好的事情,心情抑郁。
整天心思所转就是让自己难过的那些个事,茶饭不思的,仿佛失了整个世界。惶惶多日,都不能解。有次上班时,随意翻阅书籍读到一个故事。
清代文学家李渔,有次患了重病,迟迟不能好。时值杨梅上市,杨梅是他素日酷好之物,所以他便遣妻女去买。
一个病重之人,家人怎么敢随意给他吃杨梅呢,就去请教医生。医生叮嘱说不能吃,家人都说买不到杨梅。
可这个李渔先生对杨梅的酷好,非一般的喜欢。他身体好的时候,每到杨梅成熟时节,都是邀上三五好友,到园子里现摘现吃。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亲自攀上杨梅树,在树上边摘边吃,要吃个新鲜,还要吃个尽兴。
所以,此时他患了重病,依然心心念念着杨梅,恰巧那天卖杨梅在外面叫卖,被李渔听见了,他很生气,立刻叫人买来,不想吃后病竟好了。
李渔因此在《闲情偶寄》论道:“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本性特别喜欢的东西,可以当做药来用。
读完李渔的故事,似有所悟。书是我的酷好之物,那它是不是也可以成为治愈我的良药?我尝试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强迫自己不去想书之外的事。
于是,我去找了很多自己爱看的书,渐渐的,就自己沉迷进去,“晨昏忧乐每相亲”。
渐渐发现书里有很多种世界,各种开拓我的视野,书就像灯塔,开启了我的人生方向,我开始有了可以让自己沉迷的爱好,也渐渐把伤心之事抛开。
生而为人,总不会诸事顺利,世事无常,我们总会碰到或烦恼或痛苦之事。
这些事发生了,无法回转,想再多也无益,结永远也打不开了,那就只能掩埋,不再想。把宝贵的时光转到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既为酷好之物,当然不是一般的爱好,是一个可以让你沉迷进去的爱好。如果说工作是为了生存,那么爱好则是为了养心。
爱读书者,陶冶情操;爱旅游者,开阔视野;爱绘画者,感受艺术美……做自己喜欢的事,寻找一种沉迷,治愈心里的小情绪。
张潮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摩西奶奶有一本书《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读到这本书也很震撼。
这位家喻户晓的老奶奶,叫摩西奶奶,她本是农场的一个普通农妇,出生在美国纽约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年时读过几本书,后来辍学在家,成为一名农场女佣。
27岁时嫁给一个雇农,生育了10个孩子,不幸的是5个孩子死于襁褓之中。
此后,她的大半生像所有家庭主妇一样,忙碌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琐事之中。闲暇之余,摩西喜欢上了刺绣,一直坚持到晚年。
76岁时得了关节炎,不能再做刺绣,于是她拿起画笔学习画画。而这个爱好一直是她年轻时不能完成的梦想,也是她真心喜欢做的事。
直到她101岁去世,她一直坚持画画,办画展,二十多年,创作了1600幅作品。画画让她觉得心情愉悦,人生过得有意义。
想想摩西奶奶80岁的高龄还能执着追寻自己的梦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踟蹰不前呢?
她曾在给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明信片上写道“做你喜欢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当时渡边淳一还是个外科医生,心里有对当医生,还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有困惑,给摩西奶奶写了信请教。后来他成了著名的作家,把爱好变成终身事业。
酷好之物,非兴起于一时之趣,可审视内心,选择之,后沉迷之。比起选情侣也丝毫不差。
有人说,工作忙成狗,哪儿有什么爱好可言。反过来想,或者爱好正是我们忙碌的一个最好调剂呢。有所爱之事,灵魂尚有停处。
孩子渐渐长大,而我们也将脱去繁忙,开始空巢老人的孤独。
这时候,也需要一样爱好来填补我们的生活,有了兴趣爱好,生活岂不就是诗意的远方,未来已来。
趁时光还在,岁月未老。养一门爱好送给自己,身与心,都需要。
作者:我是静心姝,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