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创造教育上的灰色地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有一部分家长教育孩子有两个极端,要么撒手不管,要么拼命去管,非黑即白。早期啥都不管,后期啥都要管。

早期是意识不到,因为生意忙工作累等种种客观原因而疏于管教,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自然就走偏了。于是,到了青春期各种偏差行为层出不穷,什么厌学,早恋,网瘾,叛逆,甚至离家出走,更严重的触犯了法律。这时家长老师着急了,病急乱投医,听甲的有道理试试无效,听乙的有道理,再试试也没用。于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终日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

亲爱的家长,孩子不是试验品,不懂孩子的心理,拿孩子做实验是一种伤害,说不定有一天孩子问题更严重。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机会,不可逆的单程票,教育当充分尊重,如履薄冰。

正常情况下,我们先懂孩子再教育,才符合科学。既然已经错过了,就要意识到家长需要补课,接受目前的现状都是在为之前不当的教育方式买单,心理上接受才会坦然面对,才不会着急上火,让情况变得更复杂。接受现状以后是行动,拼命学习补课,去了解孩子发育心理,把之前的欠账补上,即使不能完全补上而留有有遗憾,也要去补,能补多少补多少。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朝令夕改。今天黑的,明天白的,规则不明确,孩子无所适从。教育也不是走极端,从白直接到黑,没有过度,孩子很难适应,自然也做不到。比如,以前放任不管,现在突然体罚,孩子当然接受不了,也做不到。不如给孩子一个缓冲,也是给自己一个后路,不然最严厉的杀手锏那么早亮出来,如果没有效果,就真的一筹莫展黔驴技穷了。

给孩子喘息的机会,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发育特点,心理规律,也是给自己一个留有退路的机会。不然,规矩立下,不打不合适,因为之前有约定的,言而无信以后就没有了威信。硬着头皮去打了,结果孩子没效果,那就杯具了。

所以,不要由白直接到黑,创造一个缓冲的灰色地带,在不管和体罚之间找到一个方法。孩子容易改,大人多了宽容,也有了后路,一举两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两天确实是冷了,小五,就是W先生的猫,一只蜷缩在暖气旁边。偶尔看我在家蜷到我腿上。早上碰见去跑步的C先生,他说空...
    Caphintty图图阅读 208评论 0 1
  • LM01:大家好,我是耐心,我这两天按时上课,我爱我自己;我主动出击积极发言,我爱我自己;我带领大家一起跳舞,我爱...
    心羽暖姐姐阅读 118评论 0 0
  • 在电影拍摄中,演员可以有很多次NG的机会,但在舞台剧中,演员没有机会NG。我想,这大概就是舞台剧和电影电视剧的区别...
    桨小嗯阅读 1,512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