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和一致原理
在《影响力》一书中承诺和一致原理主要是指我们都有一种要做到与过去的行为相一致的愿望。即一旦我们做出了某种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受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今后的行为与此保持一致。在这种压力下,我们总是希望以各种方法去证明我们以前的决定是正确的。比如,生活中有朋友向我们借钱,鉴于对朋友的了解和认可,我们做出了会借钱的承诺,那么随后我们很可能去履行我们的承诺,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出尔反尔,这是我们惯常的做法。一旦我们把钱借出后,我们可能不会像没借出前那么焦虑了,可能会想也许我们太多虑了,凭和朋友间这么铁的关系,到时候还钱肯定不成问题的,总之就会不由自主的为自己这么做找出各种合适的理由,以便证明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保持一致的诱惑
我们倾向于要与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有益的行为,而且保持前后一致,诸如言出必行、说到说到之类常常被归类为良好的品质,而经常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之类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质。同时保持一致是应对复杂生活对我们脑子能量和容量考验的方法,使得思考过程更加有效率,规避思考的艰辛,即坚持了我们要相信、说的、做的都应该和以前的决定保持一致的原理,省去繁琐的思考以及甄别过程,提升我们决策的效率。但不假思索的一致有时候会带来不利影响。
保持一致是我们惯常的行为。这主要是由于保持一致对思考过程的诱惑:第一个诱惑是规避思考过程的艰辛,第二个诱惑是深入思考后得出的不良预期可能是我们避之唯恐不及,即深入思考所得出的清晰结论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常常对于一些事物的令人不安的一面,我们宁愿视而不见。后一种诱惑常常会将我们的理性思考屏蔽掉。比如,某天看到报道有人买彩票中大奖了,我们产生了自己也要去碰碰运气的想法,尽管我们内心里面很清楚这种概率是很低的,即使我们去买也不一定会中,但最终可能我们真的买了,并希望自己也能中。因为看到别人中了大奖,自己就产生了也要中的期望,而一无所获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把理性思考屏蔽掉了。
在这两种诱惑下,我们常常坚持承诺和一致原理,这种保持一致的愿望是主宰我们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动力,尤其是那些我们做出签名承诺的事情,我们最容易产生要切实履行的想法。
承诺和一致原理的运用
这个我首先想到了得到《家庭背景声》这个产品,目前有过在得到付费订阅经历的用户,是可以免费获得的,但要签名领走,承诺向其他人推荐这个栏目。只不过是签了自己的名字,就可以领到节目,并且也没人监督我们到底会不会转发这个推荐页面,但其实,当我们签了名字之后,就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压力,促使我们履行承诺,向其他人推荐订阅这个栏目。这就是承诺和一致原理的应用。之前还在想为什么要我签名呢,直接推送给我好了,后来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在保持一致的促动下,我们会去为得到做这个推广。当然这是一种无恶意的营销,也不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损失或不利。
但是有时候商家利用这种营销手段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愉快体验。一个周末和同事外出就餐,归来途中偶遇一家健身房,恰巧之前也有要去办张健身卡的打算,我们就一同走入打算观摩下,导购马上迎上来带我们四处参观,完毕建议我们做个体格测试,并且强调是免费的,同事就去做了,做好同事就填了表格,签了自己的大名,但当时还没决定办卡的事情,结果随后那个导购就接二连三的联系我同事过去办卡事情,不胜其烦,最终同事发飙,并删去联系方式,这个事情才算了解。这就是承诺和一致原理失败运用的例子,所以啊,还是要讲技巧的。同时,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书面的填写和签名还是谨慎为好,以免我们陷进商家设计好的坑。
如何保护自己?
保持一致在很多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既方便又实用的行为方式,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不假思索的保持一致可能造成的不利。
书中提到我们要想摆脱承诺和一致原理的不利影响,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这个原理有一个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当我们能够理解该原理发挥作用的机制,就可以用来对生活中遇到的相似情况进行识别,从而避免愚蠢和机械保持一致带来的不愉快。
同时书中提到我们可以通过识别来自身体的信号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第一种信号: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落入了某种圈套,不得不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做出不舒服的反应;第二种信号:当我们不确定是否将要落入他人设计好的坑时,倾听下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吧,搜索心灵深处的信号,即相信我们的直觉,捕捉到那一瞬间的闪念。当我们收到这两种信号时,就让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果断采取中断一致的行动,规避不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