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一对母子交流。
妈妈觉得孩子在家除了玩游戏还是玩游戏,基本没有做作业。在孩子玩的时候,家长不敢过问。如果家长一问,孩子就会大声训斥家长。等孩子玩舒服了,准备开始做作业时,已经是深夜。所以孩子的作业基本没有做好或完成。
妈妈还说,曾经考虑过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远离游戏,或请朋友、专家劝说孩子,或参加课外活动班,或让孩子玩个够,或强制打断孩子玩游戏,或没收手机,或断网……都没有达到效果。孩子的反弹一次比一次强烈,更加沉迷手机游戏。
妈妈希望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机游戏上。
孩子觉得母亲说话很夸张。他每天回家就玩一会手机游戏。快则12分钟,慢则一小时。有时候玩的时间长了,是因为家长经常打扰他玩游戏,让他在手机游戏中输了。他为了能赢上一局,就多玩了一会。
孩子说,自己的要求很简单——家长不要打扰他玩游戏,让他尽兴地玩一会。
然后双方围绕着“一会”是多久的问题展开了辩论。家长站在前途和命运的制高点对孩子提出要求,希望孩子控制游戏时间,多挤出时间做作业。孩子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尊重,自由地使用手机;还希望家长不要打扰他玩游戏;觉得自己可以做好时间安排。
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不欢而散。
家长可能是对的,但家长也可能太追求完美而弄巧成拙。孩子好像是错的,但人确实需要尊重。
有人说,现在孩子被尊重过了头。不过也有人说,一个不懂的尊重自己的人怎么会懂得尊重别人呢?
以后还是就事论事,事情办完一件算一件。别东拉西扯。大家各执一词,南辕北辙,只会徒增烦恼,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