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100】 龙剑堂
小留流第199篇
据“朱启钤”【样式雷考】:雷景修所撰【雷氏支谱世系图录】边栏刊有“龙剑堂”三字。龙剑堂为北山支本宗之堂号,国家图书馆收藏【雷氏来往私函粗底】中有许多信函、便条。如:“二月十五日送去中萝卜五十斤,龙剑堂太聚酱园”。“义聚堂送给龙剑堂一石小米”等。还有“龙剑堂雷辅臣,雷延昌的平安家信”和雷延昌的亲笔手书【化符呪并针法】等。
【龙剑堂】
龙剑堂位于德贝子园【海淀区政府】东南,其东邻前官园,南邻三角地,西侧和北侧是大井胡同【如图】。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40余米。民国时门牌号是前官园21号、22号、23号、24号和25号,其中25号院是主宅,又叫【枣林院】。雷宅大小院落六个,有房四十三间。图中有个圈带一竖道的地方都是茅房,它们全部在每个院子的西南角,包括三角地和枣林院。
我小的时候这几座院子的格局是【如图】,这是小留流刚刚回忆绘制的,请老街坊看过来,您家住在那个屋子里?
前官园21号是一座三进院落街门朝东,前院有北房四间和东西房各三间。中院北房五间,后院北房五间和东西房各两间。21号院的南部是前官园22号、23号两座院子。
22号院高大的门楼,大门朝南,上两层台阶进院,门内是一个较大的方石台,下石台三面北、东、西都是住房。典型“闷头财主”盖房的通行做法。
23号院,北房五间,两边的耳房早已坍塌,包括大门和院墙也早就没有了,这里应该是当初的“太聚酱园”。现在就是一个大空场儿【如图】,在这儿是众多孩子们玩攻城、骑驴、打垒球的最佳场所。
24号院门楼与22号门楼一样,院内布局【如图】,三间正房东侧是两间连着的耳房,一共北房五间。两间耳房前有三间东房,房后还有个小夹道。五间北房西侧曾经是与25号院连通的游廊,一直延伸到枣林后院。
前官园25号院是龙剑堂的主院,又叫“枣林院”听这名字就知道枣树多。这是一座両进的院子,三间正房加上两边的耳房共五间北房。西厢房三间,与北房连接的是一个月亮门。东厢房三间与北房连接是游廊,一直通向枣林后院,后院北侧有三间观景房【如图】,前院有石头甬路在四颗高大的枣树下,延伸到正房门前,甬路两侧栽种着六颗石榴树,秋天的时候沉甸甸的大枣挂满枝头,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开满甬路两侧。通过游廊进入后院,好家伙就像进入了原始森林,几十颗枣树遮天蔽日,俨然就是枣林世界。
据“张宝章”著《雷动星流》介绍,2004年的时候,文友张有信同志经过多次探寻走访,终于找到了前官园老宅的原来住户和房产所有者雷冠英先生。雷冠英现年66岁,,家住崇文区南岗子。他原任天龙东里小学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市模范校长等光荣称号,现已退休。兄弟三人取名冠英、冠山、冠吾。这正合样式雷“三个五代”名字的排列顺序。根据雷冠英回忆,他小时候家里有一个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锡盒子,里面装满二三十枚各式各样的图章。记忆很深的是一枚刻着“龙剑堂雷”的名章。这件珍贵的图章后来遗失了。这正是样式雷家的图章。
雷冠英他从降生即住在海淀镇前官园25号雷氏旧居。据雷冠英介绍:他自幼听祖母和母亲讲过,他家的老祖宗是江西人,因祖上是为皇宫建筑出样子的,曾被皇帝封过官,受过皇帝的宠爱。前官园的房产是曾祖父以前在清朝就购置下来了。雷宅共有连在一起的6个院子,呈东西向长方形,共有43间住房。宅院的西面和北面被大井胡同包围着,东面和南面是前官园胡同。曾祖父去世后,祖父弟兄俩分家。祖父分得南面的东院、西院和后院。东院是前官园24号,有北房5间,东房3间;西院门牌25号,北房5间和东西房各3间;后院无房,长着50多棵枣树,还有榆树、花椒树等。大祖父分得靠北的3座小院,街门向东,门牌21号。前院有北房4间和东西房各3间;中院北房5间;后院北房5间和东西房各两间。还在民国年间,雷家早已败落,冠英的父祖辈身无长技,先是经营绸缎生意,后又靠与人合伙开煤栈,同时将房屋出租以维持生计。解放后,到1956年,他父亲“雷锦章”将14间出租房过渡到公私合营,房管所每月付给雷家四十一块五毛钱。“文革”中,雷家又将自住的5间房中交出3间,自家只住两间,其余房屋都归为公有。“文革”后落实政策,政府分给雷家一套两居室住房(只有居住权),又发给4000元钱,房产问题就算了结。大祖父家的房产情况,雷冠英不清楚。
2019年8月1日星期四 小留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