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V神的以太坊上线,宣布了区块链2.0时代的到来。以太坊在比特币基础上实现了智能合约,资产的流转再也不是单向的了,在区块链网络上真正实现了“交易”的功能。这下厉害了,至少带来三个最直接的改变:
- 发币再也不用造链了。至少目前,在颠覆性的新技术出来以前,以太坊能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也就没有需要造链的“需求”了,圈钱只要找借口就行了。
- 在2018年11月底,出现了“以太猫”游戏。虽然这是个披着游戏的外衣的赌博游戏,但是它带来的一个全新的思路。在这之前,所有的应用都是“数字货币”对于法币的兑换的应用,“以太猫”第一次抛开这个逻辑,不看法币价值,只追求以太坊数量的增加。
- 基于资产抵押借贷,期货,金融保险等金融业务,完全可以抛开传统的中心化信用背书体系,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能解决那么多问题,为什么市面上相关产品不多。我觉得这个主要是由于两个问题:1. 目前还处于区块链发展的早期,普通人对数字资产的认知还没完全形成。2. 虽然数字资产已经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完美的去中心化交易,但是数字资产本身,需要由强中心化的信用背书,这部分意识和群体还没出现,市场还没形成。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了区块链2.0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和更大的想象空间,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物联网、产品朔源、数字存证等等应用,那么如何判断这些项目是否是真的可以落地的需求。其实判断逻辑上面已经讲了,就是看业务逻辑中,是否需要中心化信用背书。理论上,只要存在客观事实上链的问题,就无法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的应用。但是,这里我们也没必要这么狭隘,目前看到的金融领域能更好的在区块链上应用,是因为首先金融领域本身中心化信用背书的成本非常高,其次金融领域更多的是数字的交换,而非实物的交换。另外一点,现有的特别是底层采用POW机制的去中心化的公链,安全性非常高,所以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做了一定的妥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应用范围的收窄。我个人觉得,如果应用场景不需要这么强的共识,那我们安全性方面稍微做一点妥协,提升点效率,能让更多的场景能落地,也不用全业务流程基于区块链实现。只要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方案,比传统方案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效率对业务的影响不大,那这就是个好的区块链项目,一定有它在市场上的价值。
顺便提下区块链2.0项目的避坑手段,一个是上面提到的业务逻辑是不是能闭环,比如是否能解决事实上链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项目相关代码敢不敢开源,毕竟,没有中心化信用背书的体系,信用只能靠开源,全市场检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透明。
小结:区块链2.0在1.0公开透明强可信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数字资产去中心化高可信的“交易”的功能。不足之处就是:1. 数字资产和实物的锚定需要中心化信用背书。2. 只能满足数字资产交易的功能,还无法满足更多的现实场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