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受也是一种感受”。CC课上,同学表达对个案的感受。“阉割焦虑”“自体的虚弱”“客体关系的不稳定”等等,对于个案的理解像是拼图游戏一般,令人捉摸不透。年轻的咨询师像妈妈一样,稳稳地坐在那里,陪伴着没有安全感的大男孩。真是很不容易的。
今天开启自体课程,是我喜欢并想要探索自己。老师说,科胡特出生时间正是弗洛伊德发表论文“论自恋”,似乎命中注定科胡特要发展出自体理论和思想。科胡特年轻时上了和弗洛伊德同样的大学“维也纳医学院”,科胡特在人群中送别早已有声望的弗洛伊德时,似乎也注定了科胡特对弗洛伊德的仰视和敬重。科胡特一直是严谨治学着弗洛伊德的理论和思想。弗洛伊德的“自恋”概念,是假设一条从自体性欲发展到自恋,再从自恋发展到客体爱的发展序列。一个人越多地关注自己,流向他人的能量或资源越少。科胡特认为,自恋,如果发展充分,是丰富个人人生的关键资源,有足够的自体客体体验、没有创伤的情况下,自体的夸大和理想化两极就从古老的形式发展为成熟的形式。自体的夸大-表现癖一极的成熟结果是现实的抱负、持续追求这些抱负的动力及发展出稳定的自尊。自体的理想化一极的成熟结果是不但增强共情能力,幽默能力和创造活动,而且更能接受生命的无常,以及有时发展出智慧。技术课上-节制,中立,匿名,沉默,自我暴露,咨询师不打招呼,不寒暄,耐受沉默,来访的紧张焦虑背后有个严苛的父母,咨询师可以觉察反移情,有助于理解来访和自己,不要害怕自己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