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时间,地点,人物,做了变换,权且当成故事来听吧。
2004年七月,毕业了。
毕业之前,并没有急着找工作。
那个时候,超哥在做着二手书的生意,
我呢,还在一家咨询公司实习,打工,做企业诊断。
那时还没有特别的规划,就是打工实习,还想着和超哥一起搞搞二手书。
所以不上班的时候,时间还是挺空余的。
空余的时间里,我喜欢一个人走街串巷。
上下九,北京路,是学生时代的我,都走遍的。
上下九路的银记肠粉店,还记得特别好吃,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开着。
毕竟时间过得贼快,不留意间就嗖过去了。
不着急找工作的好处,就是可以到处玩,到处跑。
到处玩,到处跑,需要钱啊?
不怕,那时打工,帮别人写论文,有了一点小钱。
虽然不多,但火车票,住宿足够了。
喜欢坐上火车,尤其是当时的那种绿皮火车,想在哪里下,就在哪里下车。
随心,随意,随性,随情。
不像现在,高铁直达。
还没有来得及想好,就到站了。
必须要在上车之前就想好目的地。
2017年,13年过去了。
又坐上了高铁,去到了某个南方的小城。
不是特意去的,而是出差。
不能随心随意了,要先处理公司的事情。
不过,这座在小城里,还有一个故人,Judy。
公事处理完毕,约着来到咖啡馆。
没有叫咖啡,Judy喜欢茶。
一壶碧螺春,两碟坚果。
我带着访谈的性质,对judy进行了第一次的访谈尝试。
Judy,女孩,与我一般大吧。
高中毕业后,考到了这座南方小城。
大学毕业后,也就自然而然的留在了这座南方小城。
这不,这一晃也离高中时光,也近20年了。
高中的时候,Judy是个好学生。
不仅仅是好学生,在我的眼里,也是一个很美的女子。
不是那种很漂亮,但是很耐看,也有与寻常女孩不一样的气质。
虽然是高中同学,但工作后,我和Judy平常的交流并不多,
偶尔的也是微信,或者相互在朋友圈中留个言,点个赞。
如同高中时候一样,现在的Judy也是一个干练的职场女性。
一种不同于普通的office lady的感觉。
寒暄之后,我问Judy,这一晃在这座城里面也有10年了吧。
她说,没有,在这里呆了2-3年,后来去了南京工作了3-4年时间,最后又回来了,之后一直在这边了。
我说,怎么想起去南京发展过呢?
她说,当时老公去那边发展了,我就跟过去了。
我又问,那怎么又回来了呢,老公又回来了?
她顿了顿说,后来我们俩离婚了。
我也顿了一顿,我说,那现在带着孩子,一个人在这边?
她说,嗯。
我说,一个人带着孩子,挺辛苦的哦。
她说,还行吧,我把爸妈接过来了。还有我姐也在这里,可以相互照看一下。
本来,我想接着这个话题继续问下去,
可一想,这种事情,是Judy的伤心往事,老去追问,似乎不太礼貌。
可没想到的是,Judy自己说开了。
Judy说,小疯,你是不是想问,为啥离婚啊。
我嘿嘿的笑着。
Judy说,如果是在之前,我肯定不会说。
我问,为啥啊?
Judy说,你知道,离婚并不是是很么光彩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我心情很不好,状态也差。不愿意去提这些事。
我说,理解的。
Judy说,其实你是第一个,我主动说离婚的事的。
我说,你这么说,我是该说荣幸呢,还是说幸运呢。
Judy说,怎么说都行。
我说,那就问问吧,为啥离的婚啊。
Judy说,这个说起来话长。我和他是大学认识的,毕业后,本没有想着这么早结婚。
我问,那为什么有早早的结婚了呢?
Judy说,那时候年轻,根本没有想的太多。稀里糊涂的就从了。其实对彼此都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真像电视剧里面说的一样,后来怎么看都是缺点。
我说,这是正常啊。恋爱期间看到的是优点,但在优秀的地方啊,一旦在一起生活了,重复的久了,也就是缺点了。比如说,恋爱期间,工作的时候,还记得给你电话,让你多喝点温水,你都感动。结婚后,再这么说,你不说喝你妹啊。
Judy笑了笑说,是也不是。主要是聊不到一起去。
我说,嗯,你说的对,两人能聊到一起去,是最重要的。
Judy说,我是个急性子,想干什么事情,想好了,就七里跨啦的去做了。
我说,和你工作一样,执行力咯。
Judy说,后来想想,这也是我的问题。
我想,是不是很多离婚的家庭都这样,上次见到白哥,似乎也有这样的情境。
有时候,不是不想爱,不相爱,就是聊不到一起去,两个人存在差距了。
所以,婚姻更像是一场混双配合,你慢了,我就快点补上。我够不着高球,你就往后一些,补接。而不是接力冲刺,他拼命跑,递给你了你也拼命跑,不管他了。
这样会越跑越远,听不到声音,看不见人影了。
婚姻不是比赛,家庭也不是冲刺,而是搀扶着往前走。
Judy说,我就是这样的人,连离婚这事情,我都是自己考虑的,没有找朋友商量。想好了,就离婚了。我爸妈是后来才知道的。
我说,这点我是赞成的,婚姻在怎么说,都是两个人的事情,别人的说法只是参考。不过父母那边估计很担心。
Judy说,是的,我妈是挺担心的。不过好在我爸挺开明。
我说,那就好。不过现在把爸妈接过来了,再一起的话,就在眼前,估计好很多。
Judy说,那是,我爸就喜欢在这边,按照他的话说,家里要是还有另外一个男人,感觉不自在,不是自己家,是女婿家。现在呢,他说,是女儿家,是自己家。
我说,这就是父亲,其实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在身边。
Judy说,我妈有时候还是唠叨,要我再找一个。我那时挺抗拒的,不想谈这事,妈一提及这事,我就给爸电话,让他好好管管他老婆。
我哈哈大笑,还是父女通心啊。
母爱是贴身的,总害怕你冻着,饿着,或者孤单着。
父爱是通心的,总担心你不被理解,不顺心。
Judy说,刚离婚那阵子,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抑郁了。找了医生去看了一下,过后,医生和我说,抑啥郁啊,给你开点安神药,睡几个好觉,就没事了。只是焦虑而已。
我说,焦虑,工作的焦虑么?又或者是对将来日子的焦虑。
Judy说,好像都有,还好不是抑郁。
我说,不会的。一般像你这样工作这么高强度的人,不会抑郁。凡是抑郁,要我看,都是闲的,不知道干啥。一会想这个怎么办,一会想那个怎么办?光想,又没事情干,就抑郁了。
Judy说,对,不过的确我也焦虑。后来听同事介绍,去学了个佛学研习班,真的有效果。现在的我,不再像以前那么急了,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把什么事都自己扛了。这不,要在以前,我都不会和你说这些。
我说,敢说出来了,就意味着才是真正的翻过去了。
喝了口茶,Judy继续说,现在感觉自己状态越来越好了,也是受了一个朋友的影响。
我问,什么朋友?
她说,是一个女性朋友,30几岁了,也没结婚。你知道我们这个行业,只要不出错,只要努力,收入还是很客观的。她呢,没事到处旅游,一会玩玩潜水,一会玩玩骑马,而且还坚持健身,一个星期去4次健身房,那身材真好,还有马甲线呢?
我说,所以你现在也在坚持健身?
Judy说,我也健身,但工作时间上还是有点紧,坚持不下来,一周一两次吧。
我说,那也挺好的,估计过一年再见你,你也会拥有比现在更好的身材。
Judy笑说,好身材有什么好。哪像我那个朋友,就像交际花一样,出入各种圈子,还有就是,换了好几个男朋友。
我没接话,我想,难不成,Judy想交男朋友了?
Judy见我没说话,接着说,离婚这么多年了,老妈毕竟还是担心,老想着让我再找一个。
我问,你自己怎么想的呢?
她说,这些年来,终于可以为自己好好规划了,以前是不懂事。
我问,怎么规划的呢?
她说,几个方面考虑吧,一是毕竟只有一个孩子,我还想再要个孩子;二来呢,算是给妈妈一个宽心;第三,我自己也想过,现在年轻还好,以后呢,还是需要有个伴的。
我说,嗯,是的,不能一辈子单身啊。而且你孩子还是要有个爸爸的。趁孩子还小,对新的叔叔(爸爸)还可以接受的。
她说,对的,别看离婚这么些年来,孩子一直没问过,但他心里是知道的。有一次,我不在家,他让我妹夫去接他放学,见着别的同学,就说我妹夫就是他爸爸。
我说,对,别让孩子心里有缺失。要我看,通过刚才聊得,再找的这个一定要符合两点,一是同样的爱孩子,而是和你要聊的来,他要配合你,你也要配合他。
Judy说,是的,不过哪来那么容易呢?我一个离过婚的女人,还带着孩子,还这么个年龄。不像你们男人,多大了,都可以找个20几岁的姑娘。
我说,你误会男人了。找20几岁的姑娘,那时情人,不是过日子的伴。就像我,有人给我介绍小姑娘,我就觉得谈不来,叽叽喳喳的,烦。
Judy哈哈一笑,问我,你要找啥样的?
我说,我啊,我还不着急。有人介绍,就先交着朋友处着,把握好分寸的那种。
Judy说,你还有人介绍,怎么没有人给我介绍呢?
我说,要不我给你介绍介绍?
Judy嘻嘻一笑,你还没说你想找啥样的呢?
我说,真没想好。只是我觉着我自己是个无情的人。
Judy问,无情,不是吧。
我说,这么说吧,我喜欢的女人,首先是要个独立的女人。进一步说,是要有自己的关注点,要有我没我都行的那种。我们在一起,就是相互搀扶,相互帮忙,而不是相互拖拽,相互依赖。
Judy说,依赖不好么?
我说,依赖还是情人的关系,逢场作戏可以,但要依赖一辈子,我认为不太可能。独立了,自己就能站得直,才不会靠着别人。靠久了,对方就不舒服。如果真的喜欢对方,我就不希望对方不舒服,这么说你明白了么?
Judy说,明白了。你说的真好,你这不是无情。
我说,其实啊,我也只是说说,真的到那一天,不知道会选择怎么样的?毕竟爱情里面,没有真正的理性。
有人说,其实人的一生就是需要那个正确的伴,相互扶持着走过而已。
然而,我们在找正确的伴上,都会磕磕绊绊。
经历了,才知道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成长,这就是生,学。
也有人说,其实爱情的最后,都会变成相伴的亲情。
然而,爱情就是爱情,亲情就是亲情,不能混为一谈。
喜欢一句话,爱情,就是见不着就想,就要在一起,没有对方,就不能活。
而亲情,就是见不着就想,不一定要在一起,就想父母对孩子,会放手高飞的。
Judy说,趁自己的年龄还行,这两年的目标,就是再成个家。
我说,你这样想,就对了。就像工作一样,祝你顺利完成目标。
我送了Judy一本书,讲佛学,与管理和职业相结合的,
就是希望,Judy能够在人生的下半场中,圆满。
Judy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子,她的故事也许很多女孩子都会碰到,
虽然会类似,但演绎这样故事的人,却不是都和Judy一样。
Judy就是judy,独一无二。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