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羽泉代言的“借贷宝”出现大规模逾期现象,很多人借出的贷款全部逾期,现在每天只能看着管理费不断增加,无法收回。这段新闻未经证实,我不敢妄言。
我知道“借贷宝”很偶然。一次,我和家人去饭店吃饭,正巧旁边是一个卖烤鸭的,我去买烤鸭,老板说,正在做活动,扫二维码送烤鸭。我知道,这肯定是在做推广。我扫了二维码,下载了APP,以为这就可以了,结果要求注册。
他说,注册只需要手机号。当时想着很多APP都是这样,也没什么要紧,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用了老公的手机号,我的姓名。好像还需要输入身份证号,拍照确认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全部完成后,他让我去店内领烤鸭。
做烤鸭的人跟我说,我跟他们不是一起的。我是老板,他们只是推广者。你们的烤鸭都是他们出钱买的。看来老板虽然揽下这个买卖,可也怕出事。他还说:要是我,就立刻把那个软件删了。
我笑了笑,拿到烤鸭后,第一件事就是删了APP。而且告诉家人,如果还有此类活动,千万不要参与。
我深知,这世上根本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占小便宜的人,最后都付出了惨痛的带价。想想前段时间的E租宝事件,我对这种打着“理财”的旗号,却做着类似“庞氏骗局”的营销手段深恶痛绝。
02
那年冬天,小城经历过一段“风声鹤唳”的惊险时期,现在想来还觉得心有余悸。
不知何时起,小城开了一家叫做“某地”的农民合作社,最初,他们只是押钱免费领米、面、油。比如,你给他一百块钱,领一袋面,过大概三四个月,会把一百元钱还给你。最初,这种模式仅限社区。后来大家觉得这事还不错,口口相传,合作社的规模开始慢慢变大。
再后来,他们开始“押钱”,就是你给他们一万块钱,他们当时给你1600块的利息,四个月后,再把一万块钱还给你;如果你当时不要利息,一年后还给你2万。因为前期粮食的“营销模式”还不错,所以这样的模式一推出,很快便得到大家的认同,为了高收益,很多人开始“入钱”。
“入钱”的人多了,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们开始招募“分社长”,一个人一次性入多少钱便可以做“分社长”,分社长可以代社长收钱,每年还有“分红”。没多久的时间吧,小城内到处都可以看见合作社的门店,很多村里都有了某地的“分社长”。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他们提出了很多的优惠,比如只要用一元钱办理社员证,只要家里孩子大学考上本科,就能得到6000元社员奖励。比如高价收购农民小麦,比市场价高三分之一,但声称先按市价付钱,余款过些日子打入专门账户,等等。
他们承诺各种高利息、高利率,却不做任何生产经营,还辩称由国家补贴。其实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看出来这是“非法集资”,可是大家还是争前抢后地去“入钱”。
终于有一天,资金链断了,矛盾大规模爆发。多少人一夜之间一贫如洗,社长、分社长们锒铛入狱。
03
我看到那些受害者们一波又一波地上访,围堵政府门口。他们中有的是把自己的养老钱放在里面,有的是把娶妻生子的钱放在里面,有的甚至抵押贷款放进去,幻想着一天高收益。
在那些上访群众心中,他们做的根本不是什么“非法集资”,他们是在“正当投资”。你看,小城那么多人都在做啊,说明这是件惠民利民的好事。他们中很多人甚至抱着“资金链不一定断在我手里”的投机心理,铤而走险。
这几年,“非法集资”案层出不穷。虽然媒体大肆报道,很多人也都得到了教训,可是还是有不少人上当受骗。一方面,非法集资披着“网络金融”的外衣,借助强大的营销手段和推广力度,很容易使那些不懂金融知识的老百姓们上当受骗。另一方面,钱生钱产生的不劳而获心态使很多人愿意冒险。
要想规避“非法集资”带来的风险,还是需要从自身做起。
第一,少占小便宜。我相信,很多人尤其女性朋友都有这样的心态,如果一个产品搞活动,哪怕赠一个值不了几块钱的杯子,也愿意买回来,仿佛自己赚大了。常常抱着这样的心态,在各种“免费”的吸引下,难免不失了初心。多数“非法集资”、“庞氏骗局”都打着高利息的旗帜,利息高得让人心动。这是这个“动”让那些诈骗有机可乘。
第二,知晓一些金融知识。翻翻这些案件,就会发现上当受骗的大都是一些中老年妇女、文化程度低的农民。他们不懂什么是“投资”,“理财”,他们最容易被那些推广者利用。所以,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一些最基础的金融知识,给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做普及。
第三,避免“从众心态”。人都有从众心理,这是由人类的社会性决定的。在人们心里,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一定是正确的事情,于是“跟风”心态驱使着人们去迷信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丧失了自己的最基本判断。希望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清醒的思考和认知。
第四,摒弃“不劳而获”的幻想。炒股、基金、炒房确实打造出一批“有钱人”,这使“人无需劳动,钱就能生钱”的观念深入人心,腐蚀着“劳动才能产生价值”的思想。很多年轻人他们向往奢侈的生活,却不愿付出自己的劳动,做着“一夜变富翁”的发财梦。这些打着“理财”的产品一推出,零投入、零风险,于是他们不惜贷款借钱也要去做,等黄粱梦醒,收到的除了债台高筑的现实,可能还要搭进年迈的父母和自己后半生辛勤的劳动,甚至是“牢狱之灾”。
我真希望这样的新闻能越来越少,希望大家能守住奋斗的本心,不要在金钱中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