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顿时明白了,人都是一个人,只是时间改变了。曾经的恶徒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候已经被什么人惩罚过了。同时,此刻的老人或许已经改变了本性,一心向善,虽然这些全然不知,那都是猜测。但母亲要放过他,因为眼前的人曾经是高大魁梧专爱欺老榨幼的恶人,但现在或许不是了。
于是乎,人们看到的现在这个风烛残年、摇摇欲坠的老人,佝偻着身子一瘸一拐走路那凄惨悲凉的场景,然后选择去忘记他们年轻时候颐指气使、怒目圆睁、欺软怕硬的恶行。不是受害者,更无法切身体会到那些被欺辱、被霸凌者的痛苦与绝望。更何况,那些游走于法律边缘,远低于道德底线的谎言与行为,都是一把把利剑直刺善良者的心灵,让他们背负着一生的遗憾与哀伤。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那些自以为高高在上、自诩人生导师的愚者,只不过是某个层面的幸运儿罢了,不曾受到非人的精神折磨,不曾见过真正的黑暗,更不曾正视过淋漓的鲜血,只会站在开满石楠花的枝头低头看着半亩花田而嘶叫罢了。
金庸笔下的武林,很多时候也是现实的写照:段誉追了半生的语嫣,是慕容复从小就可以得到的;段誉宁可逃出都不想当的世子,却是慕容复一生的梦想。丁春秋害处心积虑想要得到的身份,虚竹半推半就得到了;而丁春秋最后被关在少林寺里面,却是虚竹梦寐以求而最终却不可得的梦想。原来,你不屑一顾的起点便是别人无法企及的终点,你求而不得的东西却是别人弃之如敝屣的存在。
而有些人越往后才越发看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后悔自己曾经的无知与执拗,但这一切都建立在认知能力与眼界的提升前提下,18岁困住你分数的难题,到了28岁你依然不会做,但这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你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不可能再拥有错落的时光,也更不能再弥补你的遗憾与哀叹,或许,这便是人生海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