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就是一个作品,既是剧本作者的作品,也是导演的作品,还是演员的作品。那么这个作品的好坏就可以从不同维度上去评价。
今天我主要从剧本的维度上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是剧本的整体设计
剧本的设计即故事的设计,一个合格的故事,应该包含一些必要元素,比如,起因、经过、结果;冲突、转折、高潮,等等。
而一个出彩的故事,应该要有出彩的地方,可以是情节方面的,也可以说情感方面的。
这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可能被要求要基本保留事实,创意上不能太天马行空。所以,这个电影我看下来,更像在看一个事故的直播过程,观众有紧张情绪,却没有意料之外的感觉。
但作为真实事件的改编,这样的剧本设计无可厚非。
其次是剧中人物的表现
影响这次事故处理的成败,主要有四个关键因素:
机组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在故事的开头,一位男乘客轻视并为难女乘务员,觉得她们只是端茶倒水的服务人员。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是这么认为的。
但在事故发生过程中, 女乘务员们表现出来的专业和从容,改变了这位男乘客对女乘务员的态度。女乘务员们从被轻视到被敬佩,这是典型的英雄之旅的故事。
很显然,机组成员在服务、安全检查以及事故处理上的专业,都是平时刻意训练的结果。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这里的“时”指的就是“重大安全事故时”,如果没有平时严格的专业训练,在空中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他们是无法正确且灵活地应对和处理,结果必然机毁人亡。
抱着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之心,才会认真严肃对待每一次的专业训练吧。
情绪
人的行为都是情绪驱动的。如果对负面情绪处理不当,会引发一些不利于事故处理的行为,包括乘客和机组成员的行为。
从事故发生开始到结束,乘客和机组成员的情绪都发生了巨大的波动。
乘客的情绪一开始是恐慌,乘务员们也恐慌,但安抚乘客们的情绪是他们的工作,这也是他们平时的专业训练内容之一。
当乘客们发现飞机在积云周围绕圈时,大家的情绪变成了愤怒。
这时,很多人就坐不住了,要找机长谈谈,甚至有一个男乘客,不顾大家的阻挠,要冲向驾驶室去质问机长。
在任何一个旁观者看来,这个行为都是愚蠢的。
理性告诉我们:
在那架飞机上,没有人比机长更专业;
机长也惜命;
危急时刻,机长最需要的是专注处理事故,而不是被干扰。
但为什么闹事的乘客没有想到呢?
因为情绪过于强烈时,所有的理性都会失效。
如果把人比作手机,那么情绪就是手机的底层操作系统,而知识、认知、技能等等都是装在手机上的APP。如果底层操作系统不够稳定,一旦崩溃,那些app都不会起作用。
那么人就任凭情绪牵着鼻子走吗?
当然不是!同样是事故中的当事人,同样都有恐慌的情绪,但机组成员和乘客的表现截然不同。
机组人员的情绪没有乘客们的强烈,因为他们受过长期严格的专业训练,把底层操作系统搭建得相对更稳定,自然不容易崩溃。
面对乘客因为愤怒的情绪所引发的错误行为,女乘务长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简短但有效的单向沟通,成功稳住了他们的情绪,拉回了他们的理性。
机长的情绪也非常关键,如果他内心都是恐惧和消极情绪,可能因为不够专注导致错误操作,结局就是悲剧。
情绪的力量不容忽视,而控制情绪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思维。
改变思维,可以通过训练、多阅读、多经历、他人的心理建设等方式来进行。
协作
如果没有乘客们和乘务员们合力将2号机长推进驾驶舱去协助1号机长,仅凭1号机长一个人是无法顺利处理事故的。
如果两位位机长和副驾驶不协同操作,一个人的思维可能不够用,操作上也可能顾不过来,失败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我们还看到,指挥中心、紧急救援部队、消防部队和空军部的协作也是非常默契且高效的,这些协作都有利于顺利解决问题。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协作可以让1+1大于2。
运气
如果积云中间没有裂开,飞机成功穿越积云的可能性几乎为0;如果飞机重要部件受到了偶然因素的损毁,飞机可能立即坠机。所以运气也很重要。
总结一下,空中重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虽然非常小,可一旦发生,便是毁灭性的,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之为“负面黑天鹅事件”。机组成员能正确且灵活地应对和处理,转危为安,与机组成员的专业、人们的情绪、多方协作和运气密不可分。
运气是人无法掌控的、主动边界之外的因素,而专业、情绪和协作是人可以掌控的、主动边界之内的因素。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我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最大的、最不想要的不确定性就是遭遇负面黑天鹅事件。但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的时间里一定遇不上呢?
我们应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方式是,在主动边界之内,持续提升自己的反脆弱性。比如,做一个专业的人,学会沟通,学会协作,提升自己的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