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三节课,分别是一年级的《大小多少》,二年级的绘本《幸运的内德》,三年级的《盘古开天地》。现统观这三节课,谈一谈我浅显的看法。
一、亮点
这三节课的导课是一大亮点。
武老师的课是以玩“相反语言”游戏的形式展开的。老师说黑,学生对白;老师说大,学生说小;老师说多,学生说少……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万老师导入时,教学生读一首节奏轻快的儿歌《过山车》。当时我还有些纳闷,听着听着我明白了,绘本的故事情节真的好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绘本中人物的心情真的犹如坐过山车一样起伏,绘本中心情的对比真的仿佛坐过山车一像澎湃。把导课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宋老师讲的是神话故事,她以播放孩子们熟悉的精彩动画片段导入新课,直观形象,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兴趣调动了起来!
这三节课的导入,都紧紧与课文的内容相联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既帖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又过渡也很自然流畅。
课堂书声朗朗也是一大亮点。
武老师从字到词,由词到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词,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感情朗读,并且方法灵活多样。如:大小声读书,上楼梯读书等。不仅同学们兴趣盎然,还对后继的感情朗读做了有效的铺垫。万老师的范读,感情朗读;宋老师的动作朗读,读中体会。都突出了课堂上“读”的重要性,使课堂书声朗朗。
二、一点见意
这一点见意,还是针对读书来说。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指向写作的,指向拓展阅读的,指向品读感悟的……,它首先是语文课堂!语文课堂就要有更多的语文味,就应该更多的关注语言和文字,就应该带着学生在课文中,文本中走个来回。而这一切,最基本的就是“读”。
这三节课都把读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但《幸运的内德》读得有点儿简单,而《盘古开天地》只读了“表”没入其“里”。《幸运的内德》这篇绘本,不管是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比较简单,老师应该在怎样用不同的形式多读、趣读,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这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情感、语气去表达这样的语言,怎样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再进行想象的拓展,语言的生成和练习。《盘古开天地》老师引导带着动作去品读、感悟,也是一种好方法。但课堂上用多了,就显得读书的形式过于单一。并且在读书的层次上,要先读正确,再读流利,之后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感悟。没有前面的正确流利做基础,同学们的理解感悟就不到位。于是老师就陷入了“以讲代读、以讲代悟”的泥潭,抽不开身。课堂也呈现出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沉闷场面。
所以,语文课堂,以“读”贯穿始终,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达到在课堂上积累语言的教学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这一次教研活动,学到了很多好的方法,也有不少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