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19日晚完成,但是一直拖拖拉拉,回天津后上班之后心安稳下来。在杭州的两天,不虚此行。收获很多了,关于技术和分享内容慕课网会放出视频,在知乎上: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37676 有关于技术的种种。
我分享的是多是关于个人主观感受:
1 印象最深的三句话
工程师应该思考解决的三个问题
- 提高用户体验
- 提高开发效率
- 改善开发环境到生产环境环节
乍一听感觉这不是正确的废话么?但是剥茧抽丝地去想想其中却有深意。
年初由北京转战天津,稀里糊涂的做了前端管理岗之后,思考问题上了一个维度,考虑的事情无不脱离这三个,公司创业早期,迫在眉睫的是好的设计,好的实现。那时候因为粗糙印象用户体验。随着公司加入好的设计师,我们思考如何调高前端开发效率,在技术选型上,我们选择了Vue
和Angular
。后来鹏飞加入公司,解决了运维的很多问题我们才走上正轨。
再后来做了SPA
。体验上提高了很多。
截止到现在在组件化的思考上,如何推进和后端合作。一直想做一件事前端介入node,改善发布流程,实践这些东西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争夺前短在公司的话语权。是为了把发布彻底解放到前端,让我们的双手再也不用启动php那么重的服务,提高前端开发调试的效率。到此为止,这三点螺旋上升。虽然不同层面的思考,离不开这三点。
之前没有这么清晰的认识,虽然每天不停的做这三件事,听大家一言醍醐灌顶。之后的工作有了方向,自然跟有针对性。
2 对于组件化的思考
对于组件化思考:借友人翻译的一篇文章《Vue.js为什么不支持templateUrl模式》提到了.vue
+webpack
的方式提高了开发者几倍的开发效率,在SPA
的开发过程中体会到的组件化的甜头,对于开发团队来说,维护 组件树 抽离公用组件。
在承玉分享的《react组件方案》给我思考的空间是,如何通过组件化来做出一套对后端友好的前端框架。在他的描述中,借助react的组件化,前端一人,带领后端众人完成管理平台的开发。回归到我们的公司的情况,后台一直是前端和后端拼凑完成,往往只是在功能上实现,但是在体验上实在差强人意。
退一步想实际开发的场景,后端同学不擅长css 和 js dom交互。如果把UI 和 功能模块准备好,实际就是组件化,把这些组件都分装好,暴露给后端同学简单的Api那么在它们以后搭页面就是<component api="val"></component>
这样的形式。相互磨合之后,越来越解放前端。前端到时候的责任就是简单的培训和维护组件。
在不四的分享中提到天猫的页面,可以由运营同学自己配制。让我想到在Vue实践的过程中,一只没有实践动态的组件,结合上面的想法,如果Vue在动态组件上有实践,那么对于和后端同学的合作终极目标就是,后端同学只要写配置文件了。
深度的组件化,对于标准什么的是不友好的,但是不破不立,用户体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提高开发效率不是很好的事情么?
3 前端程序员的焦虑
其实今年从去年的D2的主体——“绽放”,就可以看出,前端发展到今天已经百花齐放的,今年的“融合”更是向各个方向去渗透,和app端和后端深度的融合。前端已成争鸣之势。
回归到个人,安静的想想前端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对于新人,思考我应该在哪下手。对于‘老人’ 好像埋头工作一个月,抬起头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了。再加上年龄上和家庭方面的因素自己好像越来越力不从心。
我也有这方面的压力,首先要承认,我现在的能力和自己的工作内容是不匹配的,所以一自逼迫自己快速学习,怕自己跟不上业务的发展,焦虑比较严重的时候,入睡都是很困难的。
在D2看跟看到了和顶尖更大的差距,但是在分享中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个团队所作出的努力都是由具体问题和具体业务需求驱动的,回归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学习技术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大公司的工程师面临的是比较深层比较顶尖的问题,在小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广度的问题(当然在大公司都有技术覆盖)。没有绝对好的技术,只有适合的技术。随着成长越来越放下那种盲目的狂热,扎根具体问题中。
面对焦虑有两点感悟:1 团队的成长,特别体现在解决问题能力,在具体开发中能快速稳定的消化多少需求。 2 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再放长远地点,有长期目标,到具体短期目标才有方向。 3 焦虑是正常阶段,重要的是不要逃避。
D2在成长每次分享代表了,当前阶段这个圈子的状态,也代表阿里前端团队的一种状态绽放
融合
确实是这个顶尖团队的状态,对于我们小团队,更适合前几届的主题奔跑
跨越
与个人讲:沉淀和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发动核心成员的驱动力。
2016 奔跑
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