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卓明
图 来自于网络
情人节的晚上看完了纪录片《蒂姆的维米尔》。本想在这一天在看了《阿尔诺芬妮夫妇肖像》后谈谈婚姻与爱情。但觉得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谈婚姻与爱情不免让人觉得沮丧。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那只有来谈谈《蒂姆的维米尔》。其实里面所说的就是一名有钱的发明家认为维米尔的画不像是直接用肉眼观察出来的色彩,更像是用了光学仪器设备所照射出来的图像。在17世纪的荷兰其实大量使用小孔成像原理来作画。所以这位发明家自己搭建了一间和维米尔的《钢琴课》一样场景的实验室来再现他对维米尔作画过程的推测。最终这位发明家用自己的办法通过131天的时间再现了《钢琴课》这幅画。
影片中他们的行为不断被质疑。许多人认为用科学的方法在解决艺术的行为是不被认可的。但其实我们一路走来才发现在文艺复兴创始油画之初,艺术和科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门学科。即使达芬奇这样的大咖也要偷尸体回来研究解剖学。西方强调艺术的再现性,所以这本就是一个悖论。是为了达到最好的再现效果还是严格的恪守观察法。但如果说到观察法许多也是用几何学的透视原理推论出来的。
人类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的迷局中打转!在迷宫中孜孜不倦的前行。有可能在17世纪的维米尔看来,他所使用的方法是最先进的。他把客观,科学的光运用在了画面中。
喜欢维米尔的画是觉得他就是一位中产阶级的画家,所看到的就是平常生活中的一丝淡然与恬静。这种心境一定属于一位心中充斥了幸福感的画家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