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课外书的启蒙者是我爹,让我看到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人,是我的表姐夫。
表姐夫是我大姑的大女婿,他的老家也是山东菏泽地区成武县的,在建国后全家及其一大堆亲戚一起来到东北。
他是屯子里的第一位高中生,当然是公社的中学。
没考上大学,就在屯子里的小学当了民办教师,因为大队里真正的高中毕业生就4个,其中一个考上了一个师范学校,一个接姑姑班去了县城工厂,表姐夫和另一个就理所当然地当了民办教师。
屯子里第一个写字台和书架
他家是屯子里第一个有写字台和书架的人家。
那个写字台,其实的大表姐的嫁妆,那是他与大表姐结婚的时候,大姑家陪送的,当时从屯子中间的大姑家用马车拉着,还贴着红纸剪的大喜字,跟在表姐的婚车(当然也是马车)后面,浩浩荡荡地拉到了新房。
他家做新婚家具的时候,因为那个年代都是雇一个木匠在自己家里打家具,剩下点边角料,他就说顺便给做一个书架吧,其实也没有多大,而且没有任何造型,就是想有造型,农村木匠也做不出来——从来就没有做过甚至没有看过书架,就照着公社供销社的货架打的,
但是货真价实的实木的(彼时再有能力也找不到不是实木的木制品,哪怕是胶合板也没有),最主要的是,无意之中诞生了屯子里的第一个书架,于是,屯子里的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家里也可以有写字台和书柜。
看见了不同的书
他们家就在我家的东院,放学后或者放假的时候,我除了跟小朋友去外面玩儿,就是去他家,只有一个原因,他家的写字台和书柜上真有很多的书。
我在他家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儿童书《绿野仙踪》,真是开了眼界,知道还有这么玄幻的故事。还有一套整个公社也不多见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完整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表姐夫看书的认真劲儿让我非常佩服,也许是老师的缘故,他看书写写画画,还抄录了好几个笔记本(能用得起笔记本的都不是一般人,尽管不是塑料皮的)。
从表姐夫家里,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居然还有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知道了《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小说选刊》......这些文学期刊,也看到了从维熙、张承志、蒋子龙、张贤亮、邓友梅、冯骥才、刘心武、梁晓声、刘震云、老鬼、铁凝、刘索拉、阿城、叶永烈.....等当时改革开放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作品,而且描写的都是当时神州大地真实生活。从此,给我打开了看书的另一个主题,也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新的窗口。
亲戚们看见我俩在一起看书,就揶揄到:“屯子里最呆的两个书呆子都被书迷住了。”
上初中后,我不能老蹭人家文学期刊看,就跟表姐夫协商,让我爹出钱给我订了《报告文学》和《十月》,我们互相借着看。
后来,表姐夫考上了一个师范学校,毕业后,变成了一个编制内的公办老师,去了县城的一个学校。
我上高中后,表姐夫经常说,你考北大中文系吧,或者其他什么学校,反正要中文系。
当我最后被一个我都说不出口的学校的财会专业录取时,表姐夫替我深深地惋惜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