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哥、余文乐、彭于晏这些男神们早已投入咖啡女神的怀抱了,你还有希望吗?
当男神们纷纷开始晒出对咖啡的热爱,说着各种高大上的名词,风味,余韵,柑橘香,水果调加蜂蜜质感,还有一些你听也没听过的咖啡名称时,你是否怀疑自己和男神住在两个星球?为什么你喝到的咖啡只有苦,涩,焦三种味道?当INS上生活达人每天PO出惊叹不已的咖啡美照,你却还只知道雀巢,上岛,星巴克?
如果你打开这篇文章,说明你对喝咖啡是有一定兴趣的,无论你仅仅是依靠咖啡提神还是真正的爱好者,都值得享受一杯从种子到杯中都用心呈现的好咖啡。我也非常荣幸和兴奋和你分享关于咖啡的一切。
咖啡的起源和传播
咖啡树最早在非洲埃萨俄比亚被发现和利用,早在公元六世纪时,生活在非洲大地上的盖拉族就知道咖啡树果实可以提神的妙用,并最古老的方式研磨加水来饮用。1400年初郑和下西洋加速了咖啡的传播,也门摩卡及阿拉伯等地区,咖啡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十七世纪初,欧洲地区开始出现咖啡馆,咖啡更加平民化及大众化,十八世纪,欧洲列强将咖啡树移植至印尼和中美洲,从此被广泛种植。
咖啡实际是咖啡树的果实(也被称为咖啡豆),经过处理,烘焙,研磨成粉冲泡而成的。经过精心的种植,烘焙,制作之后的咖啡,其芳香物质可高达几百种,是目前已知最多的,高于葡萄酒,可可及茶叶。近年经过专业人士的评测和分析制成的咖啡风味图表可以看出咖啡中确实存在从水果调到坚果可可味各种风味,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喝到口里的咖啡只有苦 涩 焦这三种呢?
影响咖啡品质的主要因素
想要制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料理,需要从原材料,制作方式以及厨师的水平来下功夫。那么我们也从咖啡豆的品质,处理以及制作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品质,不同的品种,气候水土以及种植方式会带来不同的风味。所谓“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咖啡属于植物中茜草科,品种基本分为两大类:阿拉比卡及罗布斯塔。前者及其衍生种类的风味更为突出,迷人,但也对种植环境要求比较高。而后者则偏苦涩,咖啡因含量高,大量用于商业化咖啡制作。同时需要因时制宜的种植方法确保咖啡果成熟红润饱满(咖啡果由于外表与樱桃相似,也被称为咖啡樱桃),咖啡豆是咖啡樱桃的种子,当咖啡豆被取出后,必须经过精确掌控的干燥处理后,才会被出口至世界各个国家。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例如虫害,干旱,潮湿等,都会导致咖啡豆发霉变质,产生怪异的味道,甚至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化学变化。
第二,处理过程。咖啡豆要经过高温加热,烘焙之后才能使本身所含的成分转化成多种的产生芳香物质。烘焙过程则像炒菜的火候掌握,必须根据品种不同使用不同的火候和烘焙时间,让咖啡豆发挥出最大的风味。烘焙时间不够或者过长,都会导致芳香物质无法体现。时间太短,会酸涩,相反,时间太长,就只会留下焦苦味道。因此,适宜的烘焙时间是非常精确,细心和经验的一个步骤。往往几秒的变化,风味就差之千里。是考验功夫的一项工作。
第三,咖啡师的制作。用心和正确的操作规范也决定了你喝到的是一杯芳香迷人的咖啡还是刷锅水。操作不当或不用心就好似放太多盐,刀工很差的菜,就算在新鲜,也难以下咽。
所以看似普普通通的一杯咖啡,真想要展现其本身的风味和特点,从种子开始到送到消费者手中,一点点都马虎疏忽不得。这也是近年来,“精品咖啡”概念兴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和监督,以确保消费者可以认识到咖啡本身令人着迷的风味。
如何挑选一杯“合心思”的咖啡
可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感觉不到“精品咖啡”的存在,也品尝不到所谓的“各种风味呢”?
先了解一下喝咖啡的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喝速溶或者去咖啡馆购买,比如某爸爸。因为全球咖啡豆产量有限,商业化的速溶咖啡根据需求量或者经营成本等方面的考量,更倾向于使用过期,品质差,甚至变质咖啡豆进行深度烘焙,再加入各种添加剂来规避品质低劣带来的风味缺陷。研究调查报告,市面上近9成的速溶样本成分均为食物添加剂,特别是植脂末成分,医学界对其采用“零容忍“的态度,长期饮用对身体伤害非常严重。
而连锁咖啡馆也会因为运输,存储,流通周期等制约,使用的可能是几个月前新鲜不再的咖啡豆,甚至还要担心咖啡师会不会心情不好,老板没涨工资导致不按标准操作等问题。
另外一种是对咖啡的需求量比较大的爱好者,自己有家用器具,会选择线上或线下渠道买咖啡豆,自己制作。但是市场上,产品众多,质量良莠不一,卖家描述又看不懂,常常陷入乱买或者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而家用器具选择不当和家庭操作的不标准也会是咖啡风味丧失。
总体而言,消费模式单一,选择错误,信息不对称等都是无法体验咖啡风味的原因。
根据以上困惑点,我们怎么做才能省钱省心省力的喝到一杯“美味”的咖啡呢?
首先,把速溶丢进垃圾桶吧
第二 尽量选择可信任的独立品牌咖啡馆。大部分独立咖啡馆主都是“精品咖啡”理念的推崇者,对咖啡豆新鲜度,产地,烘焙度,制作方式都有一定的要求,可以保证品质。
第三 多去尝试,像探险一样,相信自己的味蕾,遵从自己的内心。充分了解自己的偏好,不要盲目跟从流行,就算星巴克的冷萃已经霸屏,你也有权大声说“我不爱”。
第四 直接成为“伸手党”,开口让咖啡师帮你选择应该喝什么或者买哪种咖啡豆。适用于开朗热情型的小伙伴。
第五 准备一份咖啡种类的知识清单,闷骚好面型的宝宝再也不用求人啦。
知识清单:
1.最常见的咖啡饮品是使用特殊咖啡机,利用高温高压快速萃取而成,称为“浓缩咖啡”。
2.加入热牛奶就变成常见的“卡布奇诺,拿铁,馥芮白等等,特点是奶香十足,口感醇厚。
3.意式咖啡所用的咖啡豆偏向多种产地混合,也叫拼配豆。
4.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为了突出产地地域风味的单品咖啡。
5.单品咖啡命名按照产地,地区而定的。例如肯尼亚,危地马拉等,制作方式也根据器具的不同而定,新晋猴帅彭于晏表白的手冲就是其中一种最为流行制作方式。
6.这种咖啡不建议增加糖或奶,而单品咖啡强调“地域风味”。例如非洲国家的咖啡豆会有柑橘柠檬的水果基调,我们云南的咖啡豆,则会有人 参参茶的香气和口感。
7.这股流行之风也吹遍了各大连锁咖啡门店了。
第六,购买咖啡豆,尽可能选择信息公开详尽的包装。例如生产日期,产地,烘焙深度,品种。
品种 阿拉比卡及其衍射品种为好;生产日期 三个月内; 产地明确,最好有种植地信息;愿意详细说明咖啡豆信息,一表明生产者确实经过合格合法的渠道购买原材料,也关心消费者利益,采用当季新鲜的咖啡豆制作。
第七,在购买家用家用器具时,多咨询信任的咖啡师,多试用,根据预算,喜好,操作性能等方面综合考量。建议手冲。
咖啡与生活
你从打开这篇文章开始,说明带有明星光圈的咖啡文化已经引起你的兴趣,她不仅是生活必需品,并且俨然成为社交工具,生活理念代言者,她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咖啡文化引领生活美学文化?这些现象一直是业内持续关注的,而作为曾经的小白,我是如何见证这一切的呢?
某一年南方潮濕陰冷的冬天,我坐在鄉下的一家咖啡館,意外得喝到一杯单品手冲咖啡,來自印尼曼特寧,桂花香气,红糖水般醇厚甘甜,不苦不涩不焦,喝完依然是香气四溢,齿颊留香。完全颠覆了我对咖啡的印象,我开始好奇,自学咖啡知识,去咖啡馆工作。
丰富多变的风味体验打开了我的想象力,跟随气息和味道的变化去感受和捕捉不同,有什么样的种植地,气候,烘焙师的特点,都会在最终的味道中被展现。为了捕捉那些可能稍纵即逝的味道和香气,我练习让心思更为细腻和专注。而这些体验也改变了我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平日生活里非常内向羞涩的我,在与他们分享时,却非常自由和快乐,结交了很多朋友。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关心咖啡原产地,地域环境,从而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由于关心品质,注重“精品”概念,以匠人之心和态度去对待每一杯咖啡时,他们也渐渐会以同样的态度关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她让很多爱好者变身成摄影师,旅行家,工业设计者。因为关心种植户的切身利益,他们成立各种公益组织,旨在更加公正公平的交易渠道。
同时,很多独立咖啡馆开始承担教育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建立分享教室,让更多的人认识咖啡,改变偏执的看法,并通过这种改变,接纳并探索生活工作中其他的可能性。
如果你有机会和他们聊天,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通过咖啡建立一个更加有爱,公平,分享的社区是许多人的愿景,也一直为此努力着。
有人说无论是制作还是品尝咖啡,他都是一场温柔仪式,必须专注,温柔,满心细致的宁静,才能体会一杯好咖啡。因为即便是相同的器具,用料,每个人冲泡或者品尝到的也不会是同样的味道,它感知着冲泡者和品尝者的心境。
心境的旅程里,关键字就是“改变“。改变的契机都来此与对咖啡的热爱和追寻,当心无旁骛的探索时,你会发现一个多彩无限的空间在等待你。这个世界充满无数个微小隐秘的入口,只要你细心勇敢,打开身心,就会发现。
希望,你也可以找属于自己的一杯咖啡和神秘有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