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助人为乐,强调为别人考虑。
很多人将为自己考虑、满足自己需求的行为定义为自私,这种潜意识的看法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都存在。
孝顺,中国的传统美德里一直在宣扬百善孝为先,可到底什么是孝呢?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就会说:“小时候听父母话,懂事,成年了,尊敬父母,感恩父母。
我个人感觉,这种说法没有错,却只说对了一半,中国的孝道里一直都是在宣扬对父母要如何,却很少谈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尊重是双方的,孩子尊重父母,而父母也应该更多的尊重孩子
现在社会有种“现象”,其实很悲哀的,就是你会发现太懂事的孩子长大了往往不幸福,为什么呢?
曾经有人做过科学的调查,在班里中等或者调皮、活泼的孩子,往往以后的成就会大些,而那些“听话”的孩子,步入社会后慢慢的却落入了下乘
为什么会呢?其实这和教育有很大关系。“听话”的孩子,往往也是很聪明的,他们很懂事,懂得体贴别人,理解别人,但是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一味地照顾他人感受,慢慢的就会失去了自我
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敢地、坦然地满足自己的“自私”心态,只会一味地照顾和满足别人的感受,那他将永远不可能获得幸福。
小时候父母就是我们的天,等慢慢长大了,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如果和父母冲突了,外界或者父母都会常说一句话:“都是为你好,哪有父母不疼孩子的呢”。听到类似这样的话,其实我们内心会有两种声音。
第一,父母是为了我好,而我却不理解父母,还要反驳他们,这样做不对,我们内心可能会产生“负罪”感。
第二,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我的想法是错的,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可是,为什么父母是为我们“好”,我们却不开心呢?
社会中,很多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报这个、学那个,这样做对、那样做不对,为什么最后却是父母孩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矛盾重重?
我个人觉得,父母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没有学会尊重,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我不是说父母这样做不对,不外乎,父母是最疼孩子的,很少有父母不爱孩子的。
我个人觉得,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去看待,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求同存异。
这就说到和父母冲突了,到底是顺从?还是坚持己见呢?
想必现在应该有答案了,不管是顺从,还是坚持己见,我们都应该勇敢的表达的自己的想法,不用激烈,心平气和的陈述自己的想法就好
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不是自私,一味地顺从,并不会解决问题,只有勇敢的做自己,就是有矛盾,最后也能慢慢解决。
这是自己一点点看法,想法不成熟,有意见相左的朋友可以留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哈,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