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朋友口中听说了故友,得知她的近况,着实大吃了一惊。她辞职之后去香港大学读了研究生,之后去交大读了博,现在在给研究生做学术培训。
三年前我和她在办公室里对话的情境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她就跟我说准备去读书,不喜欢现在的环境,想要寻求改变,当时她还有点担心资金的问题。那时的我很喜欢和她聊天的感觉,她对周围人和事的思考,我很赞同,但是没有想到她的行动力那么强,自律性那么高。
三年后,此刻的我和她一对比,确实有些差距,我落后了一大截。 在成长速度上,我远不如她,通俗点说,她已不是三年前的她,而我几乎还是三年前的我。
一、周围的世界
记得在得到平台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当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望会异常强烈,因为差异明显可见。甚至这种渴望会演变成恐惧,对落后的恐惧。
这一句话,我有切身体会。工作以来能让我切身感到自己真正成长的是在我做同传那段时间,我确实感到自己在快速成长迭代,我害怕自己落后。在我周围几乎清一色全是很厉害的人:有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有投行从业者,有国内外名校的硕士生,有阅历丰富的英语教师,有同传界的前辈。那段日子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午饭一起进餐交流,一起散步。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不断地阅读、学习吸收新鲜的东西,我害怕在这一个强大的群体中落后,所以我利用每分每秒去提高自己。 这也就是很多人提到的圈子,或环境问题。
环境 圈子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群上进优秀的人面前,你会不好意思不读书,不学习,不成长。
二、思维上的落后
思维上的落后指的是思考品质低下。这类人往往会成为“低品质的勤奋者”“勤勤恳恳的懒人”。他们缺乏活力与创造力。在做事时,他们往往都是很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做下去,不善于总结思考新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人要么没有知识沉淀,不会思考,要么懒得思考。
在我们周围存在好多这样的人。就拿学生举例:我想很多学生应该被要求做过错题集,可是往往做完之后没有效果,错题一错再错。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便是懒于思考。他们不去总结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只是机械的做一个错题搬运工,因此遇到类似问题还会出错就不可避免了。
在生活中还有两类人也非常常见,可能我们自己就是。一种人:他们朝九晚五,按时上下班,然后逐渐在公司变成一个可以替代的员工。
另一种人:他们积极上进,忙忙碌碌,下班后、节假日非常充实。他们阅读,参加读书会,报素描绘画班,听讲座。几年过后,他们和原来的自己几乎没差。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网络工具的普及下,这一类人其实更常见。他们每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学习,常常给自己造成了一种幻觉:我很努力,我与周围的人不同,我非常棒!或许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期待的并非是进步与成长,而就是这样一种忙而充实的自我满意感。他们其实就是在进行填鸭式的自我教育,一味输入,而不是反思自己输入的这些内容,进行输出与创造。所以有人每年都读一百本书,但自己的成长和付出并不成相应的比例
三、行动上的落后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是我们自身的写照。(谈到行动时,我们指的都是那些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会思考的人)我们常常会开始一项新技能的学习,学习还未开始时,我们便信誓旦旦,制定各种计划,可是真正学完的人很少,很多人在学习的中前期就放弃了。假设我们真的能将自己想学的都脚踏实地地学下来,将我们中途放弃的坚持下去,我们早已不是现在的我们。升职加薪,那都不是事、还谈什么迷茫,那些我们认真学过技能早已帮助我们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世界。
祝福我们自己克服思维上惰性,及时采取行动,为我们自己打开不一样的世界,从而遇到更加优秀的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