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个故事之前,情节我很早就知道了,梦想、舍弃、生活是我对它的初印象。梦想奢侈且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不愿意看这种东西,平添烦恼罢了。
但是读完之后,我却对毛姆刻画的斯特里克兰有了不同的认识,完全不同于以往刻板的脸谱化的艺术家,这个人与众不同,连同他去追求梦想的列车都像出了轨一样。
斯特里克兰本来是一个拥有有序生活和平凡幸福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有一天像被命运击中一般,他说:“我必须画画”。然后毅然决然离家去了巴黎。
他本可以是一个为了梦想而牺牲自我、历经磨难的人,可以是因为小时候的梦想开始画画,可以是因为一个老画家让他突然有了献身艺术的想法,但是,都不是,毛姆自己也说:“我塑造的是一个残忍、自私、野蛮、好色的人,却把他写成了伟大的理想主义者”。这一点颠覆了我之前对于这类人的固有印象,这位有天才般成就的艺术家,同时有着波折而传奇的人生,他的出现鼓励了很多追梦的人,但是他却是这样一位自私的、蔑视女性价值的人,这是不是很有趣?我总在想毛姆为什么要塑造出这样一个复杂的人格给人看呢?是因为要避免脱离现实还是不想重复塑造那些脸谱化的典型形象呢?
而且他爱上绘画,走上艺术道路的那个瞬间来的那么不郑重,就如同每个时刻一样。
毛姆这样解释他的绘画欲:“在他的灵魂中,也许有着深层的创作本能,尽管他的生活遮蔽了它,它却无情的疯长,像癌症一样扩大到细胞组织,直至占据了他整个人,使他无法抗拒,必须采取行动。”没有任何的征兆,突然他就奔去巴黎,再也没有回家,梦想来到的时刻谁也说不准,前一刻他还循规蹈矩,下一刻就变成了义无反顾的疯子 。
毛姆的嘲弄
除了复杂的个性,我还有很多不解。人们说,艺术家是最慷慨的,因为他们创造美给予世人,但斯特里克兰不同,他不求别人认可,不与他人分享,他最傲慢的是将生前最后一件作品也是最震撼的作品付之一炬。布鲁诺船长说:“攫住斯特里克兰的,是一种创造美的激情。这让他一刻也不得安宁。让他四处奔走。他是永远跋涉的朝圣者。”所以他看似吝啬,不愿我们也感受这美,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已然得到满足,在跋涉的途中找到了自己灵魂的轨道。
毛姆写斯特里克兰对女人的态度,虽然我不愿承认,但是有些话不得不说是极对的,尽管我也是女人。
“因为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荒谬。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一个女人爱上你,除非拥有你的灵魂,她才肯罢休……男人的灵魂在天际游荡,女人却想将它囚禁在自己的账本里。”
他就这样通过这个任性的艺术家的行为嘲讽了大多数女人。
而看完全书,毛姆嘲讽的又仅仅是女人吗,还有爱慕虚荣的浅薄之辈和蝇营狗苟的庸碌之徒。
故事不流俗,主角复杂而任性,喜欢他对那些不喜欢的人破口大骂的样子,还有对不感兴趣的事情的轻蔑和不屑,所以这其实不是一个仅仅关于梦想、舍弃和生活的故事,其实还可以读到很多。看过这本书的小伙伴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