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是不一样的,优生一节课可以做十个题目,中等生可能做六七个题目,而差生只能做两三个题目。所以花太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习题是低效的上课模式。
理想的上课模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把问题真正弄懂为止。作为老师,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知道学生那些地方掌握好了,那些地方还一知半解。
如何做到精讲多练呢?老师要设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即灵活掌握好知识点。一本书的知识点是有限的,但由知识点衍生出的习题可以说是无数的。老师没有必要把教材、练习册、测试卷上的题目都讲一遍,这样费时间,效果 也不会太好。老师关键是把数学书上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明白,老师要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好了知识点。比如一年级孩子,他如果掌握好了10以内各数的分解,他就会对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脱口而出,而不用拗手指。当学生做一道时,能够在脑海里想到相关的知识点,说明他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学生题目做了很多,老师把习题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考试成绩仍不理想,关键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不清楚,对知识点一知半解的缘故。多练要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上,不掌握知识点,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往往是孩子题目做得再多,能力没有提升上去,效果事倍功半。
所以教师平时要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可以通过相关习题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仅要看答案,还要多问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老师检查出了学生那些知识点掌握得好,那些知识点没掌握好,就如同医生检查出病人那个器官出了毛病,然后对症下药,就能做到药到病除。所以老师不要搞大规模地讲题练习(对于普遍性不会的题目可以),要因材施教,多进行个别辅导,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不一样的。
学生与学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要搞“统一”教学,不要布置千篇一律的作业,再好是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层,分别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他们都能“够得着”、“吃得饱”,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比如让学困生多做基础题,习题不要太复杂,计算不要太繁琐。而对优生 ,要让他做难度大一点的习题,要让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把题目解答出来。对于中等生,既要有基础题,对他们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也要布置一点有点难度的题,激发他们思考,在他们实在想不出的情况下,老师再适当点拨下,让他们感到“原来如此”,这就培养了中等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数学,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好知识点,等于让孩子掌握了打开数学王国的钥匙。还要因材施教,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