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子,因果循环

去年夏天,有幸听了任亚老师的种子法则课堂,非常受益,想要分享给大家。

种子法则认为,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与外界的接触,为人处世,都是播种收获的过程,都是因果循环的关系。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好或不好,其实都是以往种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我们遇到的人,好或不好,他们都是邮递员,都是为我传递果实的人。

1好的种子

种子分为四类:完全利他之心是最好的;希望我好别人也好是第二好的;只希望自己好的次之;只关心自己利益,甚至为此可以伤害他人的,就是坏种子。

种子不分大小,源于起心动念。越是利他,种子越饱满,结出的果实,也会越大。

其实,只要是引人向上的正能量,不管是宗教信仰,还是哲学体系,无论是基督教,佛学,还是瑜伽哲学,亦或者马列主义,都在强调利他主义。

施比受更有福,更快乐,更安心!有施与的能力,说明我们还是比一部分人富有。种下良善的种子,也终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报回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收获了快乐,安心,自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种子源于起心动念,完全的利他之心,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习惯成自然,好事做多了,也许就真的心存大爱了。

2慷慨

以前,我不认为自己是小气的人,以为不拘小节,就是大方。听完种子法则,才意识到,距离慷慨,真的挨不上边。慷慨是不管自己有多少,都舍得为别人付出。不只是物质上,也包括时间精力上的付出。

我是一个怕麻烦的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想要提高效率,所以,别人的事情,总觉得是干扰,会有负担。有时遇到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能避则避了,也因此,我自认为是一个有点清冷的人,对外界没有什么热情。这又谈何利他之心,又错失多少种下好种子的机会?

3邮递员

以往,遇到不好的事情,总会特别烦躁,对人对事,心生怨怼,这也是人之常情。但种子法则中说,不好的事情,只是以前种下坏种子结出的果实,而那个人,只是个邮递员,从根本上讲,自己的因自己的果,与他人无关。

所以,现在再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不再去抱怨别人,赶紧想办法补救,并为自己在不经意间种下的坏种子感到遗憾,尽力去种下一颗好种子,为以后结出更多福报。

而别人的好果实,也是源于他在过往种下的种子,不该心中妒忌,那也是羡慕嫉妒不来的,唯一获得的途径是自己去播种。

少了抱怨,多做了有意义的事,这是变得更加快乐的一种方式。

4敬畏

《了凡四训》中说,了凡先生受到云谷禅师的启悟后,每天谨慎小心,“以前只是悠游放任地生活,现在则过着战战兢兢、心存敬畏的生活。”他用到“战战兢兢”这个词,让我有些惊讶,每天谨小慎微地生活,这不该是常态呀。

后来我明白了,其实就是让我们心中有所敬畏。种子源于起心动念,头上三尺有神明,谁也骗不了自己。其实就是让我们在心底深处,在潜意识里形成善良的人格,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为善。有所敬,有所畏,才能有所约束,才能把恶念收起来。

果实比种子大无数倍,一定要把恶念收住,才能避免大的祸端呀!

5VIP土壤

特别适合播种的四类VIP土壤:父母,为他人服务的人,帮助过自己的人,需要帮助的人。这是特别容易种下好种子,结出好果实的土壤。

排在第一的就是父母。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要孝顺嘛!可是,怎样孝顺,为什么孝顺?这是我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孝顺?父母生我养我不易,要懂得感恩,所以理应回报。现在我的理解是,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在孝顺的同时,更该感恩父母给与我们种下种子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收获好果实。父母养育我们,是他们种下的种子,而我们孝顺,既是回报,又是继续播种。想要财富,就给父母钱;想要快乐,就让父母更加开心;想让孩子听话,就更顺从父母……虽然为了收获,为了种种子,去孝顺,显得有些功利,但是这样做的同时,也会让自己更开心,让父母更开心,孩子跟着学,以后也会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代代相传,不就成为优良家风了吗?

上次给我妈买了个电饼铛,转天她就给我转一万块钱,还要给我寄吃的过来,生怕刚到新地方,我们会缺吃少喝。其实鸡鸭鱼肉我不想要,放在冰箱总也吃不完,只是她说了很多次,也就顺从她了。钱我没收,她说如果我不收,她心里会不舒服。

我妈是个特别有付出精神的人,她觉得我这两年比较艰难,就总想支援一点,我以前给她的钱,她总说那是借的,总想在我需要的时候给还上,所以,我没收,她说心中难安。父母都是热心善良的人,对任何人能帮就帮。我们家一直和睦平安,周围许多人都很羡慕我们家的氛围,我和弟弟从小到大也没有遇过什么大的劫难,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种下了许许多多的好种子吧。对外界的热心,不是一下子就能生长出来的,那就先从孝顺父母开始。

然后是帮助其他人。任亚老师说,工作不是为了去挣钱,是为了得到更多种种子的机会,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结下更多的善缘,积累更多的福报。

工作不容易,但是如果都有这样的高度,这样的智慧去做事,也许心态会改变很大。在其他任何时候,都是一样。从对果实的期待,去播下种子,不再期盼别人会给怎样的回应和反馈,只关注自己的种子是否饱满,这样既管好了自己,又利于他人,然后就安安心心等着收获的季节。或者你都忘了,果实也会悄然而至。

江山几何,心安便是归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