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缺什么补什么类似,我们养狗,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怕孤独、怕寂寞。我们需要爱,需要关怀。
科学研究,狗狗被人类驯化的时间大约有一万五千年,而猫只有四千年。驯化时间的差异造成了狗、猫与人类的亲疏。
我想,这正是人类的聪明之处。人类或许知道,狗比猫更能担当起责任,所以他们才会选中狗。显然,狗没有辜负人类的信赖,尤其在刀耕火种的时期,它们狩猎、保护人类安全、看家护院……它们成为了所有动物中和人类最亲密的伙伴。
而猫呢?生来就是贵妇、大小姐,踱着猫步,懒懒散散的睡在阳光下,优雅的舔舔自己的爪子。它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几乎和主人无关。猫并不是不通人性,只是它对人类的依赖性和狗比起来显得太低。
到了现代社会,人们从狗身上挖掘出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它们和人类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狗狗可以改善自闭症症状,是名副其实的“狗医生”。自闭症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精神疾病,有自闭症的孩子不能和其他小朋友顺畅交往,有语言障碍。他们显得胆小、怯懦,对周遭事物充耳不闻,被视作“孤独的天使”。可是,他们却可以和狗狗正常玩耍,与狗狗建立友好的关系。
现在已经有不少机构试着用狗狗治疗孩子的自闭症。这些狗狗经过训导师的训练和诱导,性情稳定、温和,适合和孩子们相处。相处中,狗狗温从、耐心,善于反馈、回应。
这是否说明狗狗身上有某种大人或者孩子不具备的优秀特质,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可以渐渐敞开心扉,卸掉自己的防备?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和狗相处中,血压会降低,精神压力会得到释放,孤独感和抑郁感也会降低。
还有导盲犬。导盲犬的一生要经历三个主人,第一个是寄养家庭,从一两月开始,持续到一周岁或者一周半岁,狗狗需要生活在寄养家庭,通常是由爱好者自主认领。在家中,狗狗慢慢接受社会化训练,直到性格稳定、成熟。大约一岁半,狗狗会被重新接到训导中心,接受训练。经过70%左右的淘汰率,胜出的狗狗成为合格的导盲犬。它们会被送到盲人身边进行配对磨合,性格合适者,将会成为盲人的好助手,工作到大约10岁。工作了近10年的导盲犬光荣下岗,它们年龄太大,反应变慢,不再适合继续为人类服务。退休后,它们再被送回训导中心。
这些劳累了一生的狗狗在退休后却无法得到人类领养,只能在训导中心度过,老死在狗舍。
如何安置狗狗余生,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导盲犬一生易主三次,辛勤工作多年,最终却落得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结局,让人唏嘘。
前段时间一个新闻,南方洪涝,官兵带领搜救犬搜救失踪人员,搜救犬连续工作48小时后身亡。
或许这只是个例,但是听到消息,倍感揪心。
狗虽然是动物,但它们一样是陪伴、是伙伴、是家人,它不仅仅是工具。
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话题,就是怀孕和养狗、养猫之间的关系。二者绝不是矛盾对立关系。很早之前我就咨询过一位医学研究生,后来看过两个讲狗狗和猫猫的科教片,之后就不再恐慌。弓形虫这种寄生虫不仅可能会寄生在猫狗身上,未熟的肉里面也可能存在弓形虫。狗是中间宿主,粪便和排泄物都不具有传染性,日常和狗狗接触不会传染。值得注意的是,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弓形虫会随着猫的粪便排出,但是要经过24小时才具备传染力。被猫咬伤不会传染弓形虫病。所以,不碰猫的粪便,就可以万事OK。
每当有人问我以后你要孩子怎么养狗?我就会解释给他听。
不要因为一些虚妄的言论而伤害到狗狗和猫猫,这对它们来说不公平。
狗狗喜欢大自然不用赘述,多带它们去野外兜风,它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性格会更加健全,和主人的关系也会更融洽。
现代社会,狗狗已经不单是一只狗了,它们是家庭成员,它们得到了很多爱,也付出了很多爱。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猫奴”和“狗奴”。
你可以不爱狗和猫,但那不代表可以肆意伤害它们。
大学时学心理学,书上有个小例子,阐述的是人们常常把相关关系当成因果关系。说得是从小养小动物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犯罪。其实,并不是养小动物导致了不容易犯罪。可以这样理解,相对来讲,比较有爱心的小朋友或者家庭愿意养小动物,而有爱心、善良的家庭氛围以及在这种氛围下长成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有责任心、乐于助人,这些因素使得犯罪不容易发生在他们身上。
如果你想要让孩子有耐心和责任感,不妨从小的时候试着让他养小动物,这对他健全人格的形成非常有帮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