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总时间”是稀缺资源,注意力是商家必争之地。
笔者自定义的“注意力自由”是攻可争夺大量别人的注意力,守可保自己的注意力不被操控——细想一下,单“守得住”已实属不易。此番跟随万维钢学习吴修铭的《注意力商人:进入我们脑袋的史诗争抢》是有在注意力战场攻守通吃的野心。
注意力商人:他一手造就了现代传媒广告业
1833年的纽约,一份报纸的定价是6美分,大部分人买不起。一个叫本杰明·戴的年轻人(叫“小戴”吧)创办了《纽约太阳报》,定价1美分。1美分连印刷成本都不够,小戴决定靠广告赚钱——当时还没有广告的概念,更没什么广告业。小戴便主动在他的报纸上免费发一些商家的广告,等这些商家尝到甜头了,再去找他们要钱。《纽约太阳报》九月份发刊,年底就实现了盈利,1年内成为纽约市最大的报社。
注意力的特点
人的注意力有两个特点:第一,你任何时候都在花费注意力,不用在这里就用在那里,随时产生随时花掉,既不能关闭也不能攒起来;第二,人的大脑还非常善于忽略信息,实际接收到的信息中绝大部分都被忽略掉了,越常见的,越容易忽略。
而且人脑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哪怕是新奇有趣的内容,也会很快变成熟悉的事物,然后就会被忽略。(像极了渣男)
注意力的生意
基于注意力的特点,注意力生意并不好做,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加大剂量给读者新的刺激——最直接的策略,就是往越来越低俗的方向走。注意,大众传媒从来就不是高雅的产物,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低俗的。
随着局面愈演愈烈,读者和观众开始反感,注意力商人反受其害。广告业进入到更高级的探索阶段。1923年,有人总结了一套“科学广告”理论,并且广泛应用。
1.需求工程学
你有这个需求,我告诉你哪家的产品最好。你原本没有需求,我去发明创造一个新的需求:一种是用新需求解决老问题,另一种情况是用新需求解决你一个此前根本就没有的问题。
2.品牌
品牌是广告业的一大发明。品牌不仅是不同家商品的标记,帮助消费者做选择用,对高级广告商上来说,品牌是一种信仰。广告人赋予品牌精神内涵,品牌商品不再仅仅是商品,它有了自己的精神和个性。消费者追逐品牌,其实是在追求自己的身份认同。
3.靶向广告
靶向广告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来做广告,比如针对女性。(让她“偶买噶”,她就“买它”)
4.改变社会规范
广告的最高境界,就是制造一个新社会习俗。
商业可能是广告的副产品,而现代社会是商业的副产品。
宣传,摆弄人心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所谓自由,就是你知道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选择,而且这些选择对你来说都是可实现的。好的广告增加了我们的自由,告诉我们一些之前不知道、但现在唾手可得的选项。广告的负面作用是误导人们,把一个明明不怎么样的选项吹得天花乱坠,甚至隐瞒其他更好的选项。
而宣传是一个强横的力量,它不但只告诉你这一种选项,而且还能让你对其他选项一无所知。即使你听说过另外的选项,宣传也能让你相信,其他选项都是无法想象的、不可接受的。最厉害的宣传甚至能给你构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虚拟现实,让你全面沉浸在一个大故事里不能自拔……那大概是掌控注意力的最高境界吧。那就不是商人所能拥有的力量了。
向希特勒学宣传
希特勒之前,德国广播电台经常犯一个知识分子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在还没有获得听众注意力的情况下,就把道理说得特别复杂。资深广告人希特勒一上手,就给国家宣传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1.宣传的对象绝对不是知识阶层,而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底层大众。面向有科学思想的知识阶层做宣传是毫无意义的。
2.宣传的目的是引导,而不是告知。你要敢于让别人照你说的做,甚至照你说的想。
3.宣传的手段是重复。普通大众接受信息的一个特点是速度非常慢,说一遍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记住,一定要重复、重复、再重复。
4.宣传的内容不能复杂,也不要列举一大堆道理,只要总结出来简单几条即可。最好是口号化,反复重复这几条口号,一直到这些口号深入人心,达到能主导人的思想的程度。
5.要调动感情。动之以情比晓之以理有用得多。教育、劝说的效果都不如直接诉诸感情。
6.人民喜欢强硬的领导人。作为一个领导人,需要在人民心目中保持一个非常强硬、非常坚定的形象。不用去劝说人民,直接给他们下命令就是最好的做法。
希特勒的演讲套路也是这套理念的体现:始终保持同样的、笔直的站立姿势,用自己特有的手势;以长时间的沉默开头;先用一个低沉的语气讲述自身经历,主动暴露自己感情上的弱点;诉诸感情,慢慢提高语调和语速,宣泄对犹太人的仇恨;直接号召……
据有人后来回忆,处在当时的德国,哪怕本来对政治完全没兴趣,听完他一场演讲也会恨不得马上为他效力。
明星=像我们+超越我们
明星就是注意力商人。明星的商业模式就是积累名望,然后把名望变现。
现代人崇拜明星,就如同过去的人崇拜神明、圣人一样,我们厌倦平凡的生活,憧憬更高级的自我。
人们对明星其实有一个“亲密错觉”。演艺明星从不高高在上,他们总是表现得轻松自然,说的都是家常话,互相称呼都直接叫小名,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我们时常见到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琐事,感觉他们就是我们朋友圈的一员……这种亲密感,当然是一个错觉。事实是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都对这位明星有亲密感,她根本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们一点都不在乎。我们反而希望她的粉丝越多越好,我们就愿意看她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赚很多很多的钱,这样就好像我们也能取得那样的成功一样。
明星既要像我们,又要超越我们——不像我们的我们不感兴趣;不超越我们的,我们觉得没意思。“像我们”的极致,就是演技为零的普通人也能当明星。“超越我们”的极致,就是有名仅仅是因为有名。
站着挣钱的互联网公司
注意力商人从来不在乎挣钱的姿势——可是在互联网上,他们就算跪下,都挣不到钱。
2010年以前,真正能通过互联网广告赚钱的公司只有Google。而Google,是站着就把钱挣了。Google的首页只有一个搜索框,没有任何广告。在很多时候搜索结果里也没广告。只有当某个广告正好和你的搜索关键词相匹配,Google才会显示它。只有当你点击了这条广告,Google才会向商家收钱。
Facebook也是站着就把钱挣了,它完全不用拿什么低俗的东西迎合用户的廉价趣味,它真正迎合的,是“自恋”。Facebook上的状态永远都是高兴的事儿,什么成功毕业、浪漫的婚礼、新生命的诞生之类的。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特意让你看的状态,是他们增强了的自我。但我们就是爱看状态,我们还更爱发状态。互联网的本质不是什么中心化的优质内容,而是社交。
社交网络迎合的是人的自恋,而要想在Instagram上成功,你就必须把自恋发挥到极致。Instagram让个人形象在天下流传,给了普通人当明星的机会。但很多使用Instagram的年轻人最后都进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状态,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怎么拍出一张更好的照片,永远都在包装自己,心里想的都是粉丝……直到失去自我。
BuzzFeed代表了用低俗内容取悦读者的最高境界。一般低俗网站研究的都是怎么吸引用户点击。BuzzFeed研究的是怎么吸引用户分享。它不指望你主动来,它关心的是你来了,看完一条“新闻”之后,愿不愿意把文章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BuzzFeed75%的流量,来自社交网络。BuzzFeed使用了一系列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找到了让人愿意分享的秘密——
·不要愚弄读者;
·做好你自己,要有个性意识,要以分享这些内容为荣;
·多尝试新想法;
·要把注意力放在情商上,而不是智商上,要调动人类情感。
BuzzFeed上没有什么严肃新闻,但也没有特别恶俗、令人作呕的东西,都是一些轻松幽默又机智,充满爱心的小文章。但这种内容,恰恰就是新时期的“低俗”。BuzzFeed迎合的是人们卖萌和表现爱心的需求,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这种垃圾新闻上,谁还会关注严肃议题呢?很多人说,BuzzFeed这类新闻是互联网的堕落,是对真新闻的最大威胁。
最后,以李笑来的一句话做结语吧,愿你“把海量的廉价甚至免费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高价卖掉”。愿你注意力自由。
来源:得到APP·万维钢《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一季》
整理:泽学家、左暖
公众号:左暖念念,严选内容,每周学习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