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这个概念看起来比较抽象,所以面面觉得有必要来解释一下。格局这东西,不可以用官至多高、钱财多寡、学历高低来简单理解。这一点不难理解,毕竟坐飞机的还有往螺旋桨里扔硬币的、高学历的还有霸座赖皮的、钱多还有很多脸都不要的呢……所以,格局如彩虹,遇上方知有。那,到底什么是“格局”呢?根据面面的理解:格,就是“格物致知”。局,就是“当局不迷”。格局≈“格物致知,当局不迷”。
“格物致知”,是先秦时期提出来的,后被凝结在《大学》这本书中。“格物致知”大概有两种主流理解。一是:“探究事物的道理,用来纠正自身的行为,达到通透的理解。”。二是:“克制自身的行为,有所取舍,来达到通透的智慧。”。总之,关键词:探究、取舍、纠正。
一个有“探究心”的人,就有一部分格局。这个探究,是对人生意义、人生道路、或者更高境界的探究。而不是探究人家的隐私、探究人家的八卦。马恩探究社会发展、商鞅探究法制、法拉第探究电磁感应、路遥探究人生意义。有一颗肯探究的心,那就是活心。反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志向和方向,那还谈什么格局呀。门儿都摸不着。甚至都不愿意探究一下今天白菜长了几毛钱、鸡蛋是贵了还是便宜了,一颗死心毫无激情。
一个有“取舍心”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事情不会像火中取栗一样贪心没够。君子懂知足取舍,而小人贪吃嚼不烂。没错,说是小人都够给面子了。贪钱的、贪色的、贪名的……为了博名声而论文造假的、为了贪财而人为财死的、为了贪色而没脸没皮的。这些人千万甭提“格局”,提了都脏了格局这两个字。纵使钱多能买下半个宇宙、纵使跟星宿老仙一样自带吹捧,那也不配格局二字。不懂取舍,就没有自律。没有自律,就千万别提格局。
一个有“纠正心”的人,才拥有一部分格局。吾日三省吾身,是古时君子的标配。纠正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很难的事儿。首先,知道自己哪做的不对就很难。一百个人里也就有四十个吧。其次,承认自己确实错了,更难。这四十人里也就剩了十多个吧。再次,能下决心 付诸行动来纠正自己的错误,难上加难。十多人里也就剩三五个吧。所以,跟你起点想同的人,“是骡子是马”走着走着就分出层次来了。10岁,一块和稀泥。20岁,开始出现区别。30岁,差距明显增大。40岁,格局差的就不是一丁半点了。注意,这是同一起点的人。如果肯给自己纠错,那么坚持下去,成长是明显的。这么多年,在面粉中,我发现真正坚持给自己纠错的人,发展明显更红火。很简单,因为纠错了,就不会两次掉一个坑里啊,比那些一直在坑里的、走两步又掉进原来那个坑的人肯定要更红火啊。
“当局不迷”,这是格局中的另外一部分。拥有一定阅历之后,就能看透一些事情。身处其中而不迷糊,知道自己是干什么吃的、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比如,举个小例子。初中里年级第一的女生,和一个男生突然谈起了恋爱。卿卿我我,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进而原来一个被无限看好的苗子,最后走向社会后较为落魄。这就是小小年纪格局不够的体现。有人或许会说“人家乐意,管得着吗?”,这种气话16岁之前说,是有性格。16岁之后再说就是有毛病了。人,特别是有天赋的人,日后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人不能尽其才!被杂事干扰,没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空留悔恨。而格局,就是防止你后悔的一种境界。拎的清目前主要任务是什么,受的住诱惑和放松。
所以说,格局,也是一种定力。唐僧取经了,结果头一热入赘女儿国了。那完蛋,入赘一时爽,肯定遭大绑。因此,有定力的人,才配有格局。同样,那种被人一挑唆就动气的、互怼没完的、被人利用当枪使的、情绪易燃易爆的,都是缺乏定力和智慧,不配格局呀。
谦虚,也是当局不迷的不二法则。我曾经讲过“捧杀”的套路,而保持谦虚的人,才是配有格局的。因为谦虚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眼界广阔,见过太多的优秀,见过太多的高峰,真真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算。郑板桥和齐白石都说过:“愿为青藤门下走狗”。这两位的格局不小,可谦虚从来不是装的。而不具名的说,目前艺术圈里有些人就不谦虚,败光了自己多年的名声,格局小,可惜呐。“井深青蛙吵,水浅王八多”,不谦虚的人不是真的行,而是眼界还不够。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格局”----“格物致知,当局不迷”。或许可以理解为:“爱探究、懂取舍、能纠错、有定力、讲谦虚”。能在这五方面深入发展自己的,才能成为有格局的人。其它的一切,都是表象和虚无。
摘录自面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