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宿舍集体讨论小时候的动画片とか电视剧とか,我看过的不太多,虽然不太说话,但是也长长知识~
然后也怀念下,共鸣这种东西很奇妙。
共振的感觉很让人心动
记忆中,有很多角落的印象。
就在那里,不说,也不会忘记…
对人也是一样,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然后昨天半夜粗略整理的动画片,觉得比较好的歌曲和歌词。都是很熟悉的,每首歌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当然好听的歌有很多。很优美,很清丽,很温情,很甜。很童年!或者就是那种让人激动的气势。
尤其是第一首,真的会哭的!!
还有像《葫芦娃》,或者更老的八十年代的《阿凡提》,我看的绝对不下五遍。那时候是用光盘在VCD里反复的看。简直是不可复制的东西。但是歌曲歌词不太有特色,就没列举。
说到这我又忍不住卖弄“老资历"了。那个时候,与现在相比,画面制作什么的可能会粗糙简单些。我也没看过3D,4D的。但是却总觉得是很有内容,很奇思妙想,很有灵气的国产动画。尤其长大之后就更加怀念。不会再去触碰,但是永远无法替代。也许,是先入为主。也许,怀念的更多是曾经的岁月…
怀念,光明总会战胜黑暗的一往无前的勇往,怀念那份懵懂的纯真和向往。
又或者,只是一种感觉。恰好,感觉对了。
头脑简单,真好。那时候没想那么多。喜欢了就是喜欢了。没想究竟是表现了什么主题,也没有多挑剔的赏析,歌词是不是押韵,有什么意境…
只是因为一直在一起。我只有你们,动画片中的每个经典人物都是真诚的朋友,不离不弃的陪伴了很久。
就像《头脑特工队》中演的那样,就算是一个小孩的头脑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那里,有着不同的管理部门。各种主要情绪的掌管小人在本部操纵着人的喜怒哀乐。一个人,一生中的记忆有太多太多,时刻在记住,有时刻在忘记。时刻都有新的记忆球输送到大脑庞大的“记忆迷宫”,又时刻有记忆球失去颜色,坠入黑暗中再也深不见底的茫茫脑海。但是“核心记忆”却一直都是闪耀的。还有那些亲情岛,友谊岛,爱好岛之类的,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支柱。
在电影有一只粉红色的大象,名字我忘了。它就是小女孩的童真幻想的记忆产物。它穿梭在无关紧要的记忆球中,感觉很受伤。因为它曾经那么风光啊,那么重要啊,说好了和小女孩一起去月球看看的。可是女孩长大了些,也有了更重要的事情做,它就被渐渐冷落甚至遗忘了。
但是最后却是它牺牲了自己,将自己留在记忆垃圾场的黑暗大坑中,而将控制女孩快乐情绪的“乐乐”推上去,让“乐乐”回到本部。来挽救女孩的心灵,将她的成长扳到正轨。
它更像那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彼得潘,住在永无岛的彼得潘。小飞侠彼得潘,会在天上飞,勇敢单纯,有冒险精神的彼得潘。
那个时候《彼得潘》还叫《小飞侠》,我举着彩绘本在大清早忘我读着的感动很清晰甚至是其中的每个插图都看得很珍惜,简直有趣极了!
但我几年前又买了一本正规《彼得潘》的时候,却很遗憾的没有再去重看。觉得没那么吸引我了。
但是我是想说,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只象征的天真童年的大象。都有一个天真的永无岛。或者不是大象,甚至不是一种具体的东西。就是一种感觉。它曾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和它朝夕以对,和它玩,对它笑,有小心事和它诉说,新奇的想法和它分享,它陪伴我们度过了多少孤独,懵懂的岁月。但是有一天,我们长大了,忘记了它,冷落了它,要知道,它会很伤心的。
它不只是一个臆想出来的东西,一种都是默默存在的。可能我们一时找不到它,也不需要它。但是,它也有可能会在我们情绪偏激崩溃的时候,拉我们一把。它还是我们的朋友啊,那么可爱,那么无私。
现在有时候陪小孩看动画片。会觉得现在的小孩,真的有了很多的娱乐方式。尤其在城市中,很多作为大人的父母都是很有素质水平的。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习惯养成。觉得,至少不向我,那么被放养着长大的。国产动画,可能不会再是她们的很大程度的寄托了。另一方面,现在来讲,国外引进,大电影,大制作,被认为多适合孩子成长,或者有教育意义的被挑选的电影,铺天盖地。国产,是相对暗淡了。我也觉得没有什么优秀的国产了。可能是我长大的原因,觉得很多国产都是无用的,太空洞,太轻飘了。我找不到那只粉红的大象了。
我觉得,对于儿童来说,动画绝不仅仅是放松的东西。它应该承担起更大更重要的使命。孩子是小,是幼稚,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就像书籍一样,动画片作为孩子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未来最可能被保存的印象,是需要多引导孩子进行更加有意义的获取的。不是说拔苗助长,主题要有多深刻,非要让孩子勉强接受。而是,不管是儿童文学也好,动画电影也好都要它们的担当。是对多少纯真童心的担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制作人意识不到呢。。
这个过程,不只是让孩子非要懂得多少知识,理解多少内涵,欣赏多少价值。
而是让他们在心中构建起来那只童年的大象。
而是,不让他们错过。让他们在长大后想起来的时候,心中涌动的不只是虚空,甚至不再只是单纯的快乐。而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心中潜在消化浸润的感情……
童年过去了,但是童年永远都在。因为它就在长大后的自己的身体中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发着不会熄灭的光,童年,还会一直默默的陪伴着自己。若隐若现却又如影随形。这种最开始扎根的东西会成为一生的精神力量。这种遥远的记忆,也会成为一种温暖人生的独特感受。
当然,这种东西觉不只是体现在动画书籍上的文艺审美教育。而是还有方方面面的。而且渠道肯定多到我这样一个“老古董”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存在……
成为一个好的家长,是很不容易的。自己也要很有品格,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只是照顾,甚至教育这个词都太刻板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引领,一种浸润,一种感化。
经济条件,也就是钱。当然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有钱,也有环境资源,首先可以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为孩子只要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可以给孩子报补习班,兴趣班,培养孩子的特长兴趣,让她们接触很多外部新鲜东西,也可以去各地旅游经历,开放视野和思想…
但是,现在有多少父母,是很优秀,很有能力,但是又有多少时间是踏踏实实的投入在孩子身上。总是有很多工作要忙。为孩子创造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甚至是给孩子的未来提前铺路是很重要。并且就算是父母,也不仅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他本身更是一个独立的人。追求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价值也是人生的重要命题之一。但是,这不是自私的理由。是,自私。有的时候,不管用多少理由,都掩盖不了自私的性质。
父母,这个角色。说伟大也伟大。说普遍也是相当相当的普遍。绝大部分人,一生中做父母并不稀奇。但是,做一个合格优秀的父母,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上面说的感化的过程,父母是绝对不能缺席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双向的,父母和孩子需要一起成长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向的父母的绝对主导。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说了这么多,我没做过父母,当然也只是纸上谈兵。但是,我做过女儿。也做过很小的,处在“花苞童年"女儿。
我前面说了,我是放养。我印象中基本上自己随便长,长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个年代,我们那个条件,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余地。我爸妈也没有什么育儿规划,和育儿理念。
但是也很好啊,怎么说我也平安长大了。怎么说,我的父母,已经尽量的把他们能给我的自由和快乐全都给我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能被复制的。“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很多父母,从小就在比,就在让孩子往前赶。要是以这个为标准,那么,很遗憾,我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但是,也很满足的就是,我也用我的方式,喜欢过已有的东西,并且和它们在一起过。
“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小王子》
“就在这时,小豆豆白天奋斗过的那片土地还是湿漉漉的,正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显得十分美丽”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你一定要记住了,你要好好爱小泥瓦匠,首先因为他是你的同学,其次因为他是一个工人的孩子。”——《爱的教育》
“只要孩子们是欢乐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他们就可以回到梦幻岛"——《彼得潘》
“手指不会动了,眼泪不会流了,时间不会走了”——《安妮日记》
“我只有两天,我从来没有把握。一天用来路过,另一天还是路过。”——《一千零一夜》
……
童年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可以储存很多很多的感情来源。
我也写过青春。似乎,对我们这个年纪来说,它是更现实的存在。因为我现在也还属于青春,只不过不是那个,以叛逆,迷茫,甚至伤痛为关键词的青春期。
青春被人写过太多太多了。但是它真的比童年更有意义,有意思吗?有人,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童年。
每个长大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啊!每个母亲,也都曾经是女儿啊!还有,每个老师都曾经是学生啊。怎么会在若干年后身份调转的时候,忘记了曾经那个自己?怎么能忘记?
不管是童年还是青春,人生的不同时期,都有记下来的必要啊!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连自己的历史都不清楚,都不能“以史为鉴”,都不能加深体会。自己都没办法和自己融洽的对话。那我真的忍不住想对那些好优秀的大人们问一句,那探索外部世界又有多少意义呢?
这样讲,我也不怕被说成是幼稚和不成熟。
提到童年,避不开的一个老话题就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我真的觉得影响真的非常的大。从性格养成,到个人取向。基本上是构成一个独立人的全部要素都会有所包括。
但是我却很不喜欢将所有的行为都追根溯源到童年,甚至是数据化的分析找依据的这种论调。
因为这个过程太复杂了。没人能够用“分析”这个词看清真相。当然“童年影响”也不是所有行为来源的借口和挡箭牌。
那是我们人生的最初阶段,但是我还不想把它当做一个具有目的性的人生起点。更不想当做一个和别人比较的东西。
我更愿意认为,在童年里。所有的一切和我们简单的意识一样,都是简单的,公平的。在童年里,不该有很多的竞争,比较,和不如人的自卑。
这里再引用一下在马克思原理课上听到的两句话作为结尾。
“存在即被感知”——克莱尔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我个人认为,这两句唯心主义的思想言论,是适用于童年的。我们是在一点点的开化,对这个新鲜的世界不断的感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世界很简单,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感知到的样子。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按照我们的想法随意的组装,不管多么离奇,荒诞,古怪的想法都可以被原谅。童年,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而这种机会和权利,未来不会再有。
“吾心便是宇宙”,那么童年。我们拥有的是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