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五岁的时候大概还正处于少女懵懂时期,刚刚发育,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还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正在慢慢的探索之中。而田村卡夫卡君却在十三岁就开始计划离家出走,在十五岁生日这天为了打破父亲的诅咒,离家出走。
提起村上春树也许并不陌生,这位几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作家,其实心里并不会那么在乎这个奖项。他被无数日本女性甚至中国女性视为第一男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个文学趋向衰微的时代守护着文学故土并创造了一代语言文学的神话,在大家步履匆匆急于向前赶路的时候不声不响地拾起路旁遗弃的记忆,不时把我们的情思拉回某个夕阳满树的黄昏,某场灯光斜映的细雨,某片晨雾迷蒙的草地和树林......村上在《海边的卡夫卡》的序言里一再强调,“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看到这里或许有人很不解,至少我们没有计划离开父母。可是,有时候我们的潜意识里可能会有各种各样危险的意念,这些意念或许有生之年并不会发生,但它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回来,像一只野兽的黑影,它来一次就认路了,咻咻地嗅着认着路,在某种相似的境况下又回来。所以这话不无道理的。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身上有着一种独立。这种独立包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在他离家出走两年前,也就是十三岁就能计划好要做的事,比如好好锻炼身体,修好学校的功课,在学校尽量避免出风头,我在想,这真是极少数十三岁少年能做到的,但从心智这方面来讲,就有好多欠缺的地方,也不会顾虑这么周全。在他离家出走之后所碰到的,他的反应都不像一个十五岁少年所展现的,在行为动作和与人交谈方面显出一种镇定。
北京师大中文系王向远教授认为:“村上的小说轻松中有一点窘迫,悠闲中有一点紧张,潇洒中有一点苦涩,热情中有一点冷漠......”,有一点值得深思的是,他在小说中营造的这种氛围在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比如田村卡夫卡在图书馆遇到的大岛和佐伯,他们身上本来不具备那种对所有人都亲切的特特质的,但大岛却能不报警还设法帮助卡夫卡君躲避,为他置办好生活的必需品,给读者一种感觉是安全的。而佐伯那样知性的女性也会跟他说一些话,不会把他当做一个未成年人,这些种种相处,是在隐隐的不安中又有些许慰藉。毕竟卡夫卡君身上背负着父亲那个噩梦一样的咒语压在他身上。
这本书较我所看过的诸多小说里还有一个亮点在于它用两条线穿插,最后在佐伯那里汇合成一个交点。其实一开始我以为是印刷错误。第二章跟第一章完全没有任何联系。于是我按照奇数章节看完第一条线,再以偶数章节看完第二条线,最后惊奇的发现,第二条线又通过另一个视角跟第一条线讲述同一件事,这是巧妙之处。它在解开第一条线所埋下的种种伏笔,比如那个杀猫魔王是卡夫卡的父亲,有好多事令人费解,这也许就是村上的高明之处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