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偏远的一个山村,住着十多户人家。这里远离城镇,远离喧嚣。大家快快乐乐的过着宁静的日子。可以称得上是陶渊明文章中的世外桃源。
可这两年,洪涝灾不断,颗粒无收。村民们早已断粮,靠树皮、野菜充饥。
眼看播种季节到了,可哪里有种子下种,大家犯难了。再好的年成没有种子播种就白搭了。
人们愁容满面,不知如何才好。
这个村有个姓李人家,原本家中比较殷实,可这两年的灾荒,家中情况也和其他村民们无异了。
李老大和李二兄弟俩不曾分家,上有七旬的双亲,下有四个嗷嗷待哺的子女,家中也早已揭不开锅了。
这段时间,李老大每天都站在村头向远方眺望。不见有人来,便满脸失望的在村头踱来踱去。心中充满了憔虑。
李老大其实在等兄弟李二。连年灾荒,他不得不考虑整个村民们今后的生存。村民们早就断粮,更不用说粮种。深谋远虑的李老大,叫李二出村寻找粮种。一定要找到粮种,无论如何也要在来年春播前赶回来。
李二受大哥之托,踏上前往外面世界的慢慢长路。
从村到外面最近的小镇,脚程一般都要近一个月。所以村上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村民们的生活物品都是李家兄弟俩做小买卖换来的。
李二没有干粮可带,只带一把刀,一把水壶,还有弓箭。
一路风雨兼程,渴了打壶水喝,饿了找些野菜充饥,有弓箭但为了赶路,也没时间去打猎,补充体能。
到了第二十五天,李二终于来到最近的小镇。在面馆要了一小碗面,狼吞虎咽一下就没有了。这么多天,第一次吃上了真正意义上的饭。
正值收麦时节,李二来到个附近的村庄,找了大户人家帮忙收麦子,每天供吃住,不要工钱,每天只要颗粒饱满的麦子一小碗。
到麦收结束,李二终于攒了满满一袋麦种。
庄上人听说了李二的遭遇,在李二离庄时,给了他不少的干粮和一些白面。
就这样,李二背负着全村人的希望踏上了回家的路。
麦种足有百来斤重,李二举步维艰,可一想到乡亲们正在挨饿着,脚下卯足了劲,继续努力前行。
这些天,李二没舍得吃掉别人送的干粮。家中还有两位老人,还有弱小的四个孩子。他想自己是壮年人,还能挺住,而他们几个更需要粮食。
他每天照旧用树根野菜充饥,夜暮降临时,实在看不见路了才停下来休息。
早上天灰灰亮就启程,路上累了都不舍得休息。
再有两天就可以到家了。李二看着满天的星星,虽然已疲惫不堪,可他实在不舍得闭上眼睛。突然,天空飘过父母慈详的面容;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还有妻子满脸的温柔;还有殷勤期盼的眼神;还有兄嫂……他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闭上了眼睛,从此永远的睡去了。
第二天,当李老大他们找到他时,尸体早已疆硬。他头枕在麦种上。口袋上浸透着从他肩膀上流出的鲜血,满脚都是血泡。
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把他和麦种背回了家。
取下李二身上的包袱,口袋扎得紧紧的,费了一翻周折才打开,里面的干粮丝毫没动过,还有一些白面。原来李二只想着妻儿老小,一直也舍不得吃掉。
目睹这一切,大家泪流满面,咽哽着说不出话来。
后来,李老大把麦种平分给了每家每户。虽然麦种少,但大家对李氏一家充满了感激之情,辛勤耕耘之下,还是获得了丰收。
从此,年复一年,每年收割之后,大家都会精心保存麦种,因为这是用生命换来的种子。
为了纪念拯救大家的李家,后来全村人都改成了姓李,村名改成李家庄。
这个故事似乎平淡无奇,没有波澜壮阔,更没有引人入胜的地方。但细读之下,却透着人生的一些哲理在其中。
生存的智慧,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村落里,当身处灾害来临之际,在抗灾的同时,还会着眼于未来。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眼光和智慧,人类才征服了自然,成为地球上的主宰者。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分享希望的麦种,还有分享生命,假若李家只顾自己,不去管乡亲们,显而易见乡亲们最后的结局……。但,李家一家就算能苟活一时,可今后谁能保证一家人能应对各种新灭难的来临。
因此,人不能吝啬自己的拥有。你快乐,就分享你的快乐,让失意之人也感染你的快乐。
你幸福,就分享你的幸福的。让不幸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奉献出生命中的光和热,与需要的人一起共享!延继人间真情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