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当中加入诗歌的表达方式:时不时用一些节奏感强并且押韵的、涵义有点朦胧的句子。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但你会惊讶于它的说服力,因为它的说服力不来自证据和逻辑这两种最容易招致大脑天然反感的东西,而是来自于自从洪荒时代。
语言本来只是媒介,只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但是载体本身竟然能改变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媒介即信息”。
传达者总是希望别人重视和相信自己要传达的信息。无论是马丁·路德金还是希特勒,在演讲中都是通过语言的艺术调动人们的情绪。各种邪教、传销也都会运用这个原理。
作为信息的接受者,真正理性的做法,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把传达着所传达的的信息,分为感性和理性两部分。这需要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如此,才不会容易被误导。进行思维加工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阅读,写作,纸上思考。比如,当年听希特勒演讲的德国人,听得热血沸腾,高度认同。后来希特勒的演讲稿登在报纸上,当听演讲的人看到这些文字时,感到惊讶不已,因为演讲的内容实在没什么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