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夏商王朝之后,迎来了周朝。
夏朝距离今天有4000多年,而且记载也不算特别多,夏在最开始时有了宫殿,有了明确的阶级分化与礼器与青铜器。在商朝,发明了甲骨文与奴隶制,阶级分化更加的明显了。商人的工业发展十分神速,直到今天我们现在做生意的人也叫作“商人”。商朝还拥有了固定的都城与完善的法律。
在舜的时代, 周部落逐渐开始兴旺发达起来,成为了西部比较大的一个部落之一。最开始的周,由公刘,古公等人治理,当他们相继去世之后,治理周国的任务便到了姬昌的身上。
周国得以长久的存活下来,首先是因为周国选择的继承人通常都比较的有能力,其次是周国在当时广纳贤人,而且周国在当时山高地偏,他们召来贤能之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提倡的仁,义,孝广受好评。
姬昌治理周国期间,很不巧,遇上了商纣王在位。这位大角色我们几乎都耳熟能详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纣王是一个天资聪颖,口若悬河,行动迅速,力大无比,能力十分强的君王,但他没有将自己的能力充分的利用,反而凭借过人的智商拒绝大臣的觐见,用过人的口才掩盖自己的过错,而行动迅速,力大无比,能力强都成为了纣王夸耀自身的资本。
纣王十分喜爱饮酒作乐,爱特别喜欢美女,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大美女就是妲己了,为了能让自己坐享天伦之乐,纣王加重百姓的赋税,建造各种个样不同的豪华宫殿,又整了一个从我们现在看十分非人类的酒池肉林。纣王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了享乐上,或许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其实我们从商纣王这样聪明且自负的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来,君王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的有才,更重要的是贤能与仁德。
在这样一个昏暗淫乱的时代,姬昌似乎没有几条出路可走。其一,你可以和纣王一起享乐,遵循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原则,和这个时代一起“醉”下去;其二,你可以选择上书劝谏,不过这样的行为在商纣王看来多少有点不尊重他;其三,你可以就这样沉默着,等待机会明哲保身。
其实我觉得这个原则是唯一一个比较正常的,另外两个要不就是在激进了,无法在乱世保全自己,要不就是遗臭万年。姬昌和我们想的差不多,他认为他应该先保全自己的家族,所以他选择了第三条明哲保身的路。但是纣王不饶人,很快有人告发姬昌说他 同情商纣王杀死的人,劝说纣王把姬昌干掉(这个人的劝说对纣王来说无疑是明智的),纣王听到也不高兴,就把姬昌给囚禁起来了。在被囚禁起来的这段时间,姬昌再一次审视自己,并且研究各种八卦,在被囚禁期间,姬昌写出了《周易》。
姬昌在牢里待了七年,七年之后终于被商纣王放了,可笑的是,商纣王放走姬昌的理由竟然是周人送给了纣王一个美女。姬昌为了避免像上次一样囚禁起来,主动地和姬昌示好,送给商纣王土地,要求仅仅是废除了一系列的酷刑。商纣王对姬昌的表现似乎也挺满意,于是给姬昌了个特权,就是可以攻打任意的诸侯国。姬昌治理国家用的仁义之道也让姬昌成为了诸侯之长西伯。
姬昌又离平定天下的计划又近了一点,不过姬昌仍然不方便在做更多帮助百姓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行为若再次引起纣王的关注,那姬昌的项上人头可能就要不保了。所以,此时的姬昌再次选择了低调沉默。
在商朝,所有人都认为世界上是有神的,而天子都是被神所保护的人,而天子在政治上也拥有最强大的武力。姬昌似乎和所有人都不太一样,他认为天并不是令人畏惧的,最应令人畏惧的是他,天之德人需要承担自己的天命,去护佑一方生民,只要人是依着正道走下去的,那便无怨无悔。
姬昌的贤能成就了他,正是因为在乱世中,这一抹贤能就显得格外的珍贵,使姬昌被诸多诸侯国爱戴,并且愿意归顺于他,再加上姬昌开始不断的讨伐那些作乱的诸侯国,很快周就有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就在周国渐渐地壮大起来的期间,姬昌去世了,这个消息沉痛且令人担忧,周国之后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或许是天不愿亡周,周国的下一任君主姬发也就是周武王也是一位有能力的君王。姬发开始以文王的名义决定征讨商纣王,但是周武王走到半路又回去了。为什么周武王刚理解玩诸侯国又回到了周国封地呢?这与所谓的“天命”有关。
天命到底是什么?天命对于周武王姬发来说就是上天的旨意,上天让姬发去讨伐纣王,上天让周国不灭亡。这一次讨伐的行动戛然而止,也是因为“天命”。商纣王虽然昏庸,但是他仍然是一国之君,是天子。何为天子,那就是天之骄子,上天选定的人,所以不管商纣王再如何肆意挥霍,他仍然是被上天所护佑的。当然这一点并不是周武王不进攻的理由的全部,更重要的理由是虽然商纣王在当时失掉了民心,但是他的身边仍然有一些较为清廉的大臣相随,所以当时的商王朝还没有完全完蛋,顶多算是“病入膏肓”了。
直到此后的两年,周武王才准备开始攻打商纣王,原因很简单:这两年的时间,纣王变得越来越淫乱,正直的大臣微子劝谏纣王,纣王却并不听取,也是因为微子了解纣王的残暴,心生畏惧,跑了。还有一位大臣叫做比干,他看不下去商纣王的作风,并且劝谏,可惜商纣王并不愿意听进去,反而恼羞成怒,将比干的心脏挖了出来。另外一位大臣箕子也不愿意再呆在喜怒无常的商纣王身边了,于是他便开始装疯卖傻,甚至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家奴,但是就是这样也无法逃离商纣王的魔抓,被抓走了。大臣们渐渐惧怕商纣王,不愿意再为他卖命。此时的商纣王已经失去了所有,剩下的只是王位了。
最开始的时候,周武王不攻打纣王,更多的就是因为在纣王的身边还有各路大臣相伴,但是现在所有的贤能之人都对纣王失望了,留下来的人也只会一味的迎合纣王,商朝只剩下了空壳,自然有利于周武王攻打。
周武王发动攻击,商朝已经无力回天了,而周武王经过深思熟虑,将对平民百姓的损害降到最低,打赢了商纣王。
“周虽归邦,其命维新”,周的改革在这里并不算是一种篡位,而是改革。
统一天下的周武王姬发无法坐以待毙,因为整个周的版图都变大了,需要管控的区域越来越多,所以在政治方面周也需要做大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不至于只让周朝只存活几年。现如今,周必须要尽快的稳定下来。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商人与中人如何和平的相处,因为商人本不是坏人,只是商纣王太恶劣了而已。所以周武王并没有因为他们曾经是商纣王的子民而贬低他们,而是把他们当作正常公民一样与周朝的人民一起生活,为了体现出周朝的仁德,周武王姬发让纣王的儿子入腹去治理那些移民的土地。为了稳定局面,周武王开始分封那些古老的部落,也加封了这场战斗中的功臣。
就在周王朝逐渐兴旺发达的时候,周武王病倒了,在此之后,他的儿子成王姬诵即位。
在当时成王只有几岁大,根本没有办法主持朝政,那能怎么办?此时只能让周公出来稳住局面了。当时的周朝并不太平,小孩子不可能是一个王朝的主心骨,而周公又不太能名正言顺的代理成为朝中的掌权人,所以在周公执掌朝政的时候,其实会有很多人不赞成周公来把持朝政,也会有人觉得他想要造反,但是周公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受着这样的批评与质疑,直到成王长大再把权利归还才能证明自己别无二心。
完全掌控到朝政的周公,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麻烦,有人不服,造反了。两年之后周公将造反的人地区平定了,此时的周公也发现王朝的潜在危机,他需要让周朝能够长久的太平下去,这应该怎么办?首先你可以选取有潜能的人治理各个地区,因为有能力的人能够更好地平定叛乱,但是一直用有能力的人风险也很大,因为他们与你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很容易造反。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全部都选和你同姓的人来治理各个地区,因为亲戚有血缘这一层联系会更加可靠,不容易造反。但是凭借他们能力不一定能把庞大的地区治理好。
对于当时随时可能发生动乱的地区与以及过度庞大的地盘来说,其实中用亲戚更合理一些,毕竟亲戚有着家族这层关系来捆绑,再次发生叛乱的概率并不大,所以是有利于当时的周朝的。为了解决许多亲戚,可能不善于治理国家的这个问题周公,想出了一个完善的策略,就是将土地分得很多很多,这样土地分封的越多,那么单个诸侯国的实力就越小,对于能力的要求也就越低。
有了完善的制度之后,对周天子能力的要求其实也变低了,这就是好制度的重要性。等到成王长大了,周公便也将大全还给了成王,而自己退居二线,洗清了自己的罪名。
在文物周公治理周朝的时代,他们对所有的百姓都很好,周武王招揽人心,也十分欢迎贤能之人来到周朝,再后来武王伐纣时又召集诸侯国平定天下。再到之后就是周公辅佐成王继续治理周朝,整个天下歌舞升平,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太平盛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