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水的星球》两课。
关于《地球的形状》一课,本课的逻辑性很强,但是讲到最后自己有点懵。关于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的也没有给孩子们讲的很清楚,导入时就提了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几乎每个班的孩子都会说圆形、球体、椭球体,然后我就引入究竟是什么形状?今天我们就走进古人,和他们一起来研究。让孩子们学会找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大部分的班级都知道环球旅行的故事,也知道帆船的故事。书上讲的几个条件都只能证明地球是有一定的弧度的,是一个球体,就像书上问的究竟是不是正球体?这里我就没有继续给学生强调是什么形状,只说了有一定的弧度,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去验证究竟是什么形状的。
《地球—水的星球》一课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都知道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聚焦环节,我出示了一个转动的地球仪图片,问他们地球仪的表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孩子们基本上都知道表面有大量的水,然后我拿了两颗地球仪让他们去找一找地球表面有哪些水域,最后再出示了一张放大的区域地图,这里我就有提到海洋、河流、湖泊是比较常见的水资源的形式。只是后面的两种分布的面积小,资源比较缺乏。然后我就提出了地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那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相比的话谁大谁小?再把猜测记录下来,然后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比较,这个问题的指向性不是很明确的。因此我在上第二班的时候就提出来了,之前我们比较天空中的云量是怎么办的?他们就说的分成四部分来比较,然后我就说很棒,今天我们就要用类似的办法来比较,只是把世界地图分成了105个小格子。这么多的小格子,怎么样数不容易遗漏格子数?关于“半格、小半格、大半格”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难,所以我就说了这么多的格子,肯定有半格或者小半格或者大半格,怎么样才比较公平?并没有像书上一样小半格不算,半格大半格算一格,我觉得渗透公平就可以了。然后让他们自己制定标准,没有统一,自己数一数再记一记。我也不知道这样讲对不对,但我觉得渗透公平就可以了,不一定非的要算或者不算。最后通过这个办法,他们就会发现,确实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而且基本上可以数出来“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最后研讨环节“你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孩子们基本上不会说出太多有用的信息,这里我就强调了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他们基本上就会知道有生命,然后知道有水就有生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