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上接笑语放学,出门跟我说:
小A晚上有舞蹈课,我跟她说我明天要上美术课。说话那语气,好像有课外班上是件带劲儿的事。
就在前几天,偶尔路过一个跆拳道兴趣班,笑语蹲那里看了好一阵不走,周末在商场又被一个武术培训给拦截了,我看他的意思也要试试。
回来路上我问他,你想再上几个兴趣班是吗?
嗯,
上兴趣班没问题,你要喜欢妈妈可以去帮你找很好的学校和老师。有一个问题我得提醒你一下:上了兴趣班,就不能放学在楼下痛快得疯玩了。你愿意吗?
他想了想说:可以,我可以少玩一小会儿。
占用疯玩的时间多上几个兴趣班,他同意我也不答应啊。因为疯玩可是性价比最高的早教,妥妥的一个综合兴趣班。
1
玩耍在成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没夸张,儿童教育学家和神经学家展开过非常多的关于玩耍对孩子影响的研究。
神经学家雅克·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通过研究发现:即使老鼠的上层脑皮质功能不良,导致老鼠的记忆和学习等认知能力出现障碍,但它仍会玩耍。这说明,玩耍的需求和欲望是本能的。
什么是人类的本能?饿了我们会吃东西,遇到危险我们会本能地躲避,所有本能源自生存!没想到吧,我们看似“无用”的玩耍竟然涉及到生存问题。这说明玩耍中有我们不曾发现的协助生命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科学家开始研究小脑发现它不仅仅和运动相关,对思维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在语言、工作记忆、注意力、视觉跟踪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玩耍的过程让孩子强化了小脑,并学着掌控他们的世界。玩耍和小脑发展的比率都会在统计图上呈现出倒U形的曲线。这表明大脑需要全身都动起来才能达到成熟。
在笑语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阶段给我提了醒,让我在之后的养育过程中格外重视“疯玩”。
那是个夏天,笑语两岁半左右。我们去附近小区的小游乐场玩,遇到了很久不见的一个小朋友,他大笑语几个月。小时候他姥姥还常说笑语走路早,说话清楚发育得好。
大半年没见这个孩子,我惊奇地发现他的运动能力,认知和社交能力都有了惊人的发展。
后来知道他们在海南住了半年,孩子天天外面玩。我回忆这半年我跟笑语,北京天冷风大,除了去商场遛一圈,很少在户外玩了。
半年的时间而已,自由玩耍对一个孩子从身体到大脑的改变和帮助让我惊叹不已。
从那以后,我真正认识到一个不起眼的“玩”是多么重要。
以后的时间我和笑语是小区楼下随时可见的身影。就带些简单的玩具:平衡车、自行车、篮球、秋千等等下楼一玩一早上。
有时候我们还会去爬山,其实就是高点的土坡。上了幼儿园后,每天放学楼下玩一个多小时才回家。
两年后的今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疯玩对他的影响,他喜欢运动、喜欢探险、最重要的是他的性格也更加敞开,对所有的人和物都更加亲近。
又是一件不用额外花钱,就能获得超预期效果的事情。可还是被很多人忽视和遗忘了。
2
没有什么目的就是玩耍最棒的一点。
有天接笑语在门口和他同学的姥姥聊天,说孩子不爱运动,妈妈给报了很多兴趣班,都跟运动有关。可孩子就是不喜欢。
下面这张图片中男孩往树叶堆里跳,为什么呢?是为了锻炼跳跃能力,提高运动水平吗?
视频截图
Stuart Brown博士在TED演讲《Play is more than just fun》(全片在优酷可以观看)应用这张图片时中说到:如果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比这件事本身更重要,那就算不上玩耍。
多数的兴趣班的运动形式,都是有目的的玩耍,孩子始终处于被带领的被动状态,它给孩子带来的体验和自由玩耍是完全不同的。
自由玩耍是孩子主动在环境中探索,尤其是和小朋友的互动中,他们自己建立游戏规则,体验合作、交换、轮流。这种没有目的,纯粹自在的玩耍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
放学后,和好朋友一起疯玩。
兴趣班是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
那天放学后,笑语和这个传说中“不爱运动”的小朋友,还有其他几个孩子,在校门口空地上疯玩了好一阵,我看见这个小朋友跑得很欢实,在台阶上跳上跳下,满头大汗,笑个不停。
给孩子创造安全的场地、自由的环境、社交的场合,然后远远地看着,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展示出来的成长和生命力是令人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