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名片
姜尚,出生于公元前 1156 年,逝世于公元前 1017 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俗称姜子牙,也称姜牙或吕尚。其家族在舜帝时期为朝廷官员,被封于吕地,后代便以吕为姓氏。姜尚是商朝末年人,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大师。他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夺取商朝天下,又辅佐周朝六代国王,被封于齐国,成为齐国始祖 “太公望”。
二、风云往事
(一)天下求志,漂泊生涯
1、家族没落与艰难求生
姜尚出生在一个曾经辉煌但到他这一代已破落的家族。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年轻时就踏上了艰难的求生之路。
首先来到商朝都城朝歌,选择了宰牛卖肉的营生。然而,他并不擅长经商,始终未能赚到钱,生意以失败告终。
无奈之下,姜尚还清欠债后逃离朝歌,来到孟津尝试卖酒。可惜的是,他似乎没有经商的天赋,卖酒依旧赔本。
2、怀才不遇的漫长岁月
在朝歌和孟津流浪大半生的姜尚,始终一贫如洗。他虽满腹治国理念,却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无人赏识,也无人理解。
随着年岁渐老,姜尚对前途感到迷茫。当他流浪到西岐的渭水河畔时,被那里山清水秀的环境所吸引,于是决定在此钓鱼,以度晚年。
(二)兴周伐纣,终成大业
1、西伯侯的慧眼识才
西岐的西伯侯是一位贤明之人。被商纣王释放后,他致力于查访贤良之士,以励精图治。经过多方打听,西伯侯听说了姜尚的事迹。
西伯侯亲自便服简行,来到渭水河边,诚恳地邀请姜尚协助他治理国家。此时,白发苍苍的姜尚早已对仕途不抱希望,但出于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他被西伯侯的诚心所感动,最终答应了西伯侯的请求。
2、提出兴周伐纣良策
姜尚向西伯侯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兴周伐纣良策。他强调作为国君要做到三点:一是召天下举纳贤良,二是任用贤良,三是让国人都敬重贤良。
姜尚的主张与西伯侯的想法不谋而合,西伯侯大喜。他宴请姜尚并把他请到上座,高兴地表示,自己的老祖先曾说过,当有圣人来到西周之后,西周才会真正地昌盛起来。随后,西伯侯拜姜尚为太师,让他统领西周所有的军队。
3、辅佐武王与西岐崛起
西伯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任,即周武王。武王拜姜尚为尚父,对他极为敬重。
姜尚首先致力于发展西岐的经济,使西岐逐渐富裕起来,实现国富民强。这为西岐讨伐商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接着,姜尚采取策略联合诸侯,孤立商纣,成功扩大了西岐的势力。商朝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都被西岐所掌管。
4、巩固统治与孟津会师
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武王请教姜尚如何既轻罚人民又让他们不敢触犯国法,既很少奖赏又能让他们多多行善,以及如何以不繁琐的行政来教化天下黎民。姜尚采取杀一儆百的做法,使西岐的行政做到令行禁止,政治更加清明。
商纣不得民心,许多诸侯都归顺了西岐,还有许多老百姓不远万里来西岐定居。约公元前 1048 年,姜尚召集军队,带领全军在孟津与各方诸侯会师。诸侯希望武王下令讨伐商纣,但姜尚仔细分析形势后,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5、牧野之战与商朝灭亡
公元前 1046 年,商朝内部发生剧烈变化。比干被剖心,梅伯被剁成肉酱,黄飞虎反出朝歌,箕子被贬为奴隶,微子启抱着祖宗牌位逃离朝歌。一些忠臣良将为了生存和报仇,投奔了西岐。
武王看到这种情况,马上询问姜尚是否时机已到。姜尚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否则会遭受灾祸。
公元前 1046 年,武王命令兴兵伐纣,并派人员通告诸侯。姜尚率领西周大军,与庸、蜀、羌、微、卢、彭、濮等会合后的大军在牧野与商纣的军队展开激战,即著名的牧野之战。
为了削弱敌人的士气,姜尚在阵前历数纣王的十大罪状。一些商纣军队的士兵听后反过来加入讨纣的队伍,商纣的 17 万军队一触即溃。在取得胜利后,姜尚斩了纣王的妖妃妲己,纣王也在鹿台自焚而亡,商朝的天下就此谢幕。
三、历史评价
姜尚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在青壮年时期,他漂泊流浪,尽管怀有满腹治国理念,却未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直到耄耋之年,他才被西伯侯姬昌起用为相。
姜尚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他扶周灭纣,为周朝创立了一片天下。在周朝建立之后,他又辅佐了六位帝王,为西周的安定和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兵家韬略方面,姜尚是谋略家的鼻祖。传说张良拜师时,老师传授的就是姜尚的《太公兵法》。《六韬》也被认为是姜尚所作。此外,姜尚还留下了一本神秘的书 ——《太公阴符》。据说苏秦师从鬼谷子,鬼谷子将这本书给了苏秦,苏秦昼夜苦读,最终成就霸业,挂六国相印而衣锦还乡。
在封神传说中,姜尚主持了天人封神的巨大活动。古代的神话传说《封神演义》便留下了有关姜尚封神的历史佳话。
四、大事坐标
公元前 1156 年,姜尚出生。
公元前 1048 年,辅佐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
公元前 1046 年,率领西周的大军统领多方诸侯,联合多个部落与商纣的 17 万大军在牧野展开决战,史称 “牧野之战”。
公元前 1017 年,姜尚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