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可不要忘记龙涛村啊,有空常回来看看”。回想2022年初次来到阳江市江城区龙涛村,转眼间选调生驻村两年已过去,从初来乍到的陌生与迷茫,到如今的熟悉与不舍。在时光的长河中,扎根基层乡村锻炼的日子如璀璨星辰般熠熠生辉,村民们的笑容和肯定是对我最大的认可,这就是我走好为民初心路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用心了解融入,当乡村大地的“倾听者”。走街串巷练就“铁脚板”,闲话家常应知“百家事”。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三门干部”来说,真正的农村工作是陌生的。初入乡村,唯有多走、多听、多看、多了解,努力去感受这片土地的温度和脉搏。走进一片片田间地头,倾听着撂荒耕地复耕、庄稼拔节的声音,我仿佛听到了乡村振兴的激昂旋律;走进一户户村民家中,感受着最真实的乡村生活,倾听着村民们的家长里短,我听到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走进一家家工厂商铺中,我了解到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认识到了本村产业发展优势在哪里、制约短板有哪些;走进一条条乡间小道,看着一棵棵新种的小树苗生出绿荫,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越来越干净整洁,我看到了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落地见效。在两年的走街串巷中,我对本村的人口数量、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生态环境、村风民风、兜底保障等情况有了直观全面的了解,也从一开始的不知东西南北,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逐渐熟悉每一条自然村,记住一条又一条的大路小路,对这里每一寸土地的感情也一天天地愈发深厚。
用情为民服务,当乡村百姓的“守护者”。脚入三尺泥土,方知民心温度。在这里,我学会了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像守护自己的家人一样守护着每一位村民,真正投入到基层和人民的怀抱中。在走访慰问脱贫户时,我们为治病中的五保户宣传临时救助等政策,在拉家常、问冷暖中切实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解决生活难题;在办理民生服务时,帮助村民办理医保社保业务、帮助残疾人申领补贴,在落实国家的每一项惠民举措中传递党的关爱与温暖;在推动住房保障上,积极协调各部门,帮助符合“一户一宅”的村民申报宅基地建房,解决了本村40多户村民的住房需求;在保障群众安全上,每逢防风防汛关键时期,我们顶着风雨冲锋在前,做好独居老人、危旧房和低洼房屋人员的转移,在一脚深一脚浅中筑牢人民群众的安全防线。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我看到了村民们的淳朴与善良,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被他们努力向上的坚毅乐观所感染,我深刻地体悟到,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我们党员干部作为百姓“守护者”最大的奋斗动力。
用力履职尽责,当乡村发展的“推动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的两年,我学会了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见证着本村点点滴滴的蜕变。疫情严峻期间,我们投身防疫一线,村里核酸检测单日最高达到六千余人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从早到晚坚持数个日夜,直到看见希望的曙光;创文巩卫期间,我们清扫积存垃圾、清理“牛皮癣”、守垃圾桶等等,在所负责网格的大街小巷处处是我们穿梭的身影;“五经普”期间,“老板,我们是龙涛村委会来进行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的”,我们深入一家家企业,一遍遍地重复着这句开场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期间,我们对房前屋后乱堆放的杂物和乱长的杂草进行清理、拆除危破泥砖房,将脏乱无秩序的闲置地改造成休闲小公园,让村民们享受到干净整洁的村容风貌。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看似“块头”很小的农村基层是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看似平凡的基层岗位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步,正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前仆后继坚守和奉献,乡村发展的各项事业得以焕发活力、行稳致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相信这横渠四句是不少青年的初心和热血。驻村锻炼的这两年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起点,征途漫漫,我愿磨理想之砚、执为民之笔、蘸实干之墨,不忘初心热血,继续以公仆本色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