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如何爱自己。我们周围的人、事、物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形象。因此,我们从父母的眼中、社会的认同中来判定自己是谁,并学习爱自己。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家人和社会教育并没有准确地告诉我们“我是谁”,他们也很少鼓励我们活出自己的独特性。父母有他们自己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展现自己。而社会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我们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会用批评、责备、冷漠、不赞同的眼光、语言或行为来告诉我们,我们这样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只顾做自己,而要符合他们为我们设定的标准和规范。所以很多人无法找到自己,无法认同自己。
昨天看《龙城》,郑南音对他哥说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她说他哥由一颗珍珠变成了鱼眼睛,意思是他哥变得越来越市侩了。这句话出自红楼梦里贾宝玉的一段话:“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其实不单是女人,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悲哀,不是有句话说,我们终究会长成我们讨厌的样子吗。这种从“珍珠”到“鱼眼睛”的转变,是人性由清至浊的转变。人人都想像少年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但生活的真相会逐渐磨平我们的棱角,让我们变成“程序化”的机器,只能在有限的“安全模式”下运作,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所以我们的人格都经过了外界的塑造和扭曲,而我们内心深处并不接纳真实的自己,所以我们常会感到纠结、拧巴、自相矛盾、迷茫。而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自我,与自己和解,让一切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