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
说到折腾,那首先要讲的肯定是关于确定性的问题。对于确定性的追求,是人性使然,大家都喜欢只要我做了什么,就“应当”得到什么,就象数学公式一样,经得起时间、场景的变化。大家讨厌当做了什么,而因为时间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得到的跟预想的不一致。确定性是一种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在绝对理智的情景下是可以实现的,比如我们的计算机程序。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一个绝对的理智的社会,这就意味着绝对的确定性是不存在的。
没有了绝对的确定性,再加上人性的使然,对“应当”得到的定义,在“得到”成为现实的时侯,因为应当和实际的差异,原本确定的东西也就被主体认为是不确定的。确定与不确定的判定,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变成了一种心理预期是否被满足的判定,满足了,则是确定的;没有满足,则是不确定的。
同时,确定性的判断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倾向于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当然人是很难做到绝对的理性。然而对于人性来讲,要解决的恰好就是如何做到理性的感性。无论怎样,所有的都取决于主观意识和心态,所以,我们对于确定性的认识就决定了,我们看待折腾的态度。
心理舒适
每一次不确定性事件发生之后,都是自己的心理舒适度的一种反馈。而对同一种结果,不同人的心理舒适度又不是一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心理舒适区的概念。对于不确性的接受程度决定了舒适区的大小。
我们经常在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理都是不舒适的,而随着这类事情越做越熟练,逐渐就没有不舒适的感觉,甚至会找到一些新感觉,或许还喜欢。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事情所表现出的接受程度要高得多。
可见,心理舒适区的扩大,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干心理不舒适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去突破边界,将其变成圈子里面的东西。这样做起来好象很是费劲儿,有没有一次性可以将这个边界进行大面积的突破与推广呢?
自信!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掌握足够的技能,学习常用的技巧,逐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一量建立起足够的自信,有足够的胆量与勇气去突破边界,提高突破边界的频率和力度。
舒适区与自信两者没有先后关系,这两者相辅相成;突破了足够大的舒适区,那么在这个区域内的你是可以足够自信的;而足够的自信,是具有能力去扩大舒适区的。这就好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干啥呢?
为啥要突破心理舒适呢?现在的情况不是好好的么?吃了饭没事干是不,这样折腾过来折腾过去的,何苦?
现在你所从事的职业,现在所干的工作,现在的生活环境,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稳定的,确定的,按部就班的,确定性就可以得到保障。做好现在就好啦。突破干啥呢?
好象也对,这符合普遍人们心态。
确定性,是动态的,是感情的,是主观的,所以倒逼我们,静态的去看待确不确定,已然不行了。所以,无论你情不情愿,你都得折腾。
估:折腾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解决了心态问题,你就是主动的折腾,否则你就被动的倒腾。
主动开始折腾,总得明确一下,折腾什么,不能瞎折腾吧。这就得坐下来好好想想了,你现在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你人生中充当了哪些你认为重要的角色?作为这个角色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你折腾的方向。
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而对于现在看似确定的东西,就不会存在什么取舍问题,因为对最终的目标,心中是笃定的。
折腾
折腾是你的必然选择!
折腾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折腾是对未来目标的追求!
再不折腾,你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