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行业先锋:为什么领先
管理的未来,就是“赋能与激活人”
金句摘抄:
1.先锋企业是指那些有能力扩大到各个市场上进行竞争,从而运用各个市场带来的优势使自己发展得以最大化的企业。
2.一个无懈可击的竞争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值;一个天生有偏差的竞争战略,无论企业领袖多么卓而不凡,执行过程多么无可挑剔,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厄运。可以说,善弈者谋一局之胜,不善弈者求数子之得。
3.利益共同体不仅包括上下游的利益、资源分享,还包含企业与企业的员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相关的知识机构、企业与分销网络等共同利益关系。利益共同体标志着企业以怎样的方式、以怎样的速度、以怎样的资源配合企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持续成长的目标。
4.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它立足于企业在追求客户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客户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客户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
5.管理的未来,就是“赋能与激活人”。
6.逻辑变了,企业的经营必然随之而变。首先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价值型企业”。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价值型企业”,即无论市场变化、行情起伏、时间推移、地域差异,都能推进自己前进的企业。它们能够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并超越环境创造价值。
7.作为经营的第一个基本要素,顾客价值决定经营的价值,也就需要经营者站在顾客的立场,运用顾客的思维方式,集中公司的能量,打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边界,与顾客互动,一起创造价值。
8.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的本质特征。对于企业的领导者和高级管理层来说,得到顾客及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犹如一个反馈给管理层的“礼物”,推动管理层取得得到认可的优秀业绩。但是,企业文化成为“礼物”有一个前提条件,既要被认同和共享。认同的关键是员工、顾客和社会的参与和共享,没有认同的文化就没有价值。
9.今天组织最大的挑战,是持续的不确定性、没办法判断的未来以及万物互联的深度彼此影响。必须找到一个全新的组织形态来回答挑战,于是我提出了共身型组织这个新概念。共生型组织的核心就是放开边界,引领变化,彼此加持,互动成长,共创价值,然后找到我们彼此之间的核心价值,在一个组织系统中成长起来。
感悟分享:
1.行业先锋:为什么领先
①四个重要的导入因素:第一个导入的因素,是英雄领袖(企业的内部动力)。第二个导入因素,是中国理念、西方标准(企业的管理方法)。第三个导入因素,是渠道驱动(企业的外部动力)。第四个导入因素,是利益共同体(企业的发展战略)。
②四个重要的产出:产出一,企业文化;产出二,核心竞争力;产出三,快速反应;产出四,愿景使命。
2.分享感悟:
本篇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陈春花院长发表在2014年《经济观察报》上的文章,从“四个导入因素、四个产出”揭示了“行业先锋,为什么领先”,但贯穿全篇的其实是对领导人、员工和用户三类人的价值的反思:①领导人的定位是“激活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只能有一种使命,即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②员工的定位是“人的价值第一”的文化。“人的价值第一”取代“股东价值第一”,恰恰是东方“系统论”“整体观”的思维对西方“原子论”“机械论”思维的颠覆。③品牌是用户定义的。用户体验是品牌价值最重要的驱动力。从我的认知角度去理解这篇文章,看似都能看得懂,却无法能讲得出来。对于知识的认知,看懂不是目的,理解也是关键,学以致用才是本质。
3.学以致用:
①学着去做一个懂战略会执行的领导者
领导者,首先是战略家,一方面是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势有超前的眼光和判断力,另一方面是要对自己是否具备造是和认识的条件和实力(主要是推行战略的人才)有清醒的认识和完善的考虑。其次,领导者也是执行者,要不断地制造变化,经常要求员工改变一点点,引导员工自我适应。还要拥有开放的胸怀和性格,把被人接受作为信条,从不厌烦地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想法。
②因地制宜,学别人的模式,建自己的管理管理方法
说到企业管理的时候,引入了一个中国理念和西方标准。其实我不太明白,这里讲的中国理念到底是什么?是企业内部对文化和传承的共同理解?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西方标准应该是只得把企业的一些管理办法进行一个标准化,流程化,模式化。因为固定化了的这种模式在执行的过程中,他的行为准则会比较清晰,执行可行性强。
③借势推广,借助别人的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渠道驱动(企业的外部动力)提到了品牌和服务分销渠道。在自己还是一个默默无闻、不被大家所认识的个体时,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于一些已成名的人和事物,让自己先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和客户,成为运营人或者营销人, 然后再基于自己已建立的消费群体和客户粉丝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个人品牌建立发展推向市场,这样会更加的方便快捷。